smilemoonca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ilemooncat

博文

CAP感悟II:案例解读:用天文学科学传播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

已有 2283 次阅读 2018-4-3 16:44 |个人分类:科学传播交流|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天文, 教育, 孩子, 和平, 国际合作

“用天文学科学传播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本章内容根据3月25日的六个报告整理而成,它们分别是:

Rosa Doran & Joana Latas: Astronomy communication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来自于葡萄牙的Rosa Doran博士从事天文教育多年,她分享的内容重点是:为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解决贫穷、温饱问题等。

也许关注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来进行二次科学传播,效果更好。她将孩子称作领导者,“这些生活在社区中的领导者们能较大程度地影响周围社区的未来”。她举例说明,在她参与推动的避免光污染、保护暗夜星空的“Dark Skies Rangers”项目中,通过先培训孩子,告诉他们光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光污染,再由孩子主动地向同伴、大人传播,最终取得较好成效。

IMG_20180325_155133.jpg

Rosa Doran在报告中

关于这点,笔者也是深有同感。之前领导或参与过一些项目,向小学生介绍星座的知识,破除星座决定命运这类谣言,茶余饭后,小学生就喜欢和同伴和家长介绍星座的知识。孩子的那种喜欢分享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如何最大化这种传播效果呢?除了现在某些中小学建立天文台,请天文人去上课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能否再跨越一步,让学校的科学老师们参加天文科学方面的培训,从而能自行组织天文活动?

Frantzeska Fragkoudi & Columba-Hypatia team: Astronomy for peace: the Columba-Hypatia project

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位于塞浦路斯边境的北部和南部区域的学校和学生素不交流,视对方为敌人。由天文学研究生和爱好者等组建的GalioMobile志愿者团队从北部和南部各选取了一所学校,让大家坐在一起参加天文科普活动,听一次有意思的讲座,感受我们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人类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再让学生一起分组做游戏,最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摘下了由社会和家庭给他们强行加上的变色眼镜。视频中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活动之后难舍难分的情形,至今还一一在目。天文,一门有意思的科学,一门关注宇宙的科学,一门巧妙用之能化解人与人之间隔阂仇恨的科学。

想要了解更多细节,可以看看这个网站:http://www.astro4dev.org/blog/2017/11/20/update-novemer-workshops/

1.jpg

正在一起活动的孩子们。来自于图片来源:astro4dev.org 

Connie Walker: Astronomy Communication for a better world

来自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的Connie Walker博士对于笔者来说,也算是个老朋友了。她和她的团队设计了一个成熟的教育盒子,呼吁大家认知光污染的危害,避免光污染。笔者恰巧也从Richard de Grijs教授那收到这样的一个盒子。为了学习盒子的使用,笔者在Walker发放资料和会议通知的邮件表中。笔者也单独和Walker博士请教过关于盒子的使用。关于这个盒子,笔者将在后面的“如何设计一个成熟的教育产品”里更详细地描述,这里就不多赘述。

Walker博士在这个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开展的一个“Teen Astronomy Cafes”的项目。想法是这样的,为了激发优秀年轻人的兴趣,他们征集挑选优秀高中生,和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 LSST)项目的科研人员做小课题研究。听起来很熟悉吗?中国也有类似的项目,让高中生做小课题,目的是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了解科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Walker博士的报告ppt

之所以这个项目取名叫做”astronomy coffee”,是因为他们邀请优秀的高中生在特定的周末去研究所,和研究人员一起喝咖啡,聊聊想法和进展。至于最后做课题研究,还是该去办公室就去办公室啦,和咖啡没什么关系。

说到这里,笔者想,下次如果再有机会参加此类会议,一定要介绍下当前上海市科委和教委推动的青少年科创工作站项目。该项目是由政府出资,邀请研究所、高校来搭建科创工作站,建立导师-辅导员制度,与全市多所高中联动,共建工作站,再从全市招收优秀的高二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和课题,跟随导师和辅导员来开展课题研究;并且在执行课题数和考核方面也有较好的思量。

Noorali Jiwaji: Using both English and Kiswahili to communicate astronomy to the public in Tanzania

看到这个标题,就会发现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一些好的天文资源是以英文展示。我们的做法最好就是,一方面有些高质量的翻译,一方面作出原创。

Alemiye Yacob: East Africa ROAD and NOC Ethiopia Activities

Supaluck Chanthawan: South East Asia Astronomy Network, from familiar friend to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lemiye Yacob是国际天文学会科学传播办公室在埃塞俄比亚的联系人,本身就职于埃塞俄比亚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国际天文学会科学传播办公室(IAU office for Astronomy Outreach; OAO)希望自己扮演一个中央协调办公室的作用,来管理协调在世界各国进行的天文科学传播活动;搭建一个国际网络,网络上的核心格点是位于各个国家的天文科学传播联系人。

Alemiye在报告中里介绍了在埃塞俄比亚开展的天文科学传播活动。活动形式与当前中国正在开展的相差不多,以天文为素材,开展活动进入中小学、走进公众,以期提升大家(尤其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会上看到多名来自非洲的天文人,他们喜欢和其他人交流,与IAU的科学传播办公室互动还挺密切。

来自泰国的Supaluck Chanthawan介绍了他们在泰国开展的各项工作,如何搭建东南亚天文网络,从身边熟悉的朋友到国际合作伙伴。

反观我们自己,是时候主动寻求国内和国际的合作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4494-1107205.html

上一篇:CAP感悟-初探天文学科学传播I:前言
下一篇:CAP感悟III:大科学项目:一个大科学项目如何开展科学传播?
收藏 IP: 202.127.29.*| 热度|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