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前世今生(连载二)——最早的驯化研究报告
热度 1 刘伟 2017-4-1 20:16
国内关于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的最早记录是 1983 年(顾云龙 1983 )。 在 1883 年《中国食用菌》杂志的第二期上,顾云龙发表了其对黑脉羊肚菌的引种驯化研究。 顾龙云( 1983 )对甘南、临潭、洮河林区的野生羊肚菌调研发现,黑脉羊肚菌( M.angusticeps )子实体在云、冷杉林山谷伐木滑道下生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63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新书首发
热度 1 刘伟 2017-3-27 17:13
由三位一线科研与生产人员(作者:刘伟张亚 何培新)编著的《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专著,在“2017年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上获得大会和参会代表的大力支持,在与会期间举办了首发仪式。 首发仪式由我国的羊肚菌奠基性人物谭方河先生、 云南省农科院 赵永昌 研究员和 西南科技大学 贺新生教授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97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2016年度羊肚菌产业大事件
刘伟 2017-1-12 20:31
2016 年的猴年,可谓是不安分的一年。这一年的年度羊肚菌栽培总面积由前一年的 8000 亩急剧扩增至 3 倍之多,达 24000 余亩;大型、超大型的羊肚菌基地一个各个拔地而起;气候的突变使得川渝地区的羊肚菌遭受重灾;经济形势下滑、消费市场萎缩、信息的不对称更使羊肚菌的价格遭遇滑铁卢式的下滑;可喜的是,多场羊 ...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87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的菌根化仿生栽培思路
刘伟 2016-8-27 14:12
我国的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初见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四川一带推广开来的人工大田栽培技术,该技术整体栽培思路是腐生型食用菌栽培模式,栽培流程和工序都比较简单,相对于其他发表报道的羊肚菌栽培技术而言,稳定性和产量当属最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种栽培技术以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等为数不多的集中黑色羊肚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1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浅议羊肚菌人工栽培及产业发展态势
热度 2 刘伟 2015-9-1 22:31
浅议羊肚菌人工栽培及产业发展态势 刘 伟 边银丙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2 ;电话: 18071090012 , Email : zhenpingliuwei@163.com ) 羊肚菌因为其菌盖羊肚状而得名。在欧洲,羊肚菌的名贵地位被认为是仅次于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块菌 (松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311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羊肚菌大生产关键技术之“外援营养袋”
热度 1 刘伟 2015-5-12 21:52
题注:本来想自己写一篇关于羊肚菌生产中的一项关键革新技术——外援营养袋,可惜张兄文笔太好,将能说的都说了,还说的比咱有水准,补两张照片,全部拷贝过来,权当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了,张兄见到的时候,莫笑话我,O(∩_∩)O哈哈~ 另:早些年国内外的羊肚菌栽培研究中都未有“外援营养袋”或“补营养”的说法(这与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583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羊肚菌之有性孢子
热度 3 刘伟 2015-5-4 23:34
我们通常以大型真菌的成熟有性孢子开始到下一次有性孢子形成成熟为止为一个完整的生活史,羊肚菌也是如此,我们对羊肚菌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的认识和研究是比较多的,而依旧也是不充分的: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子囊菌的特点是子囊孢子(区别于担子菌的担孢子),这是一个明显的分类特征。羊肚菌子囊孢子通常是八个,椭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288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美食之王——松露的“性别”研究
热度 2 刘伟 2015-1-12 20:49
美食之王——松露“性”基因的研究 刘伟 对美食有过了解的人应该会听过世界三大美食之王的——松露,松露一种真菌,属于子囊菌门,与植物可以产生菌根关系,互利互惠,完成营养生殖。也因为菌根互做关系,导致目前的块菌基本上还全部靠野生获得,纯人工栽培极少,价格昂亏。 近些年,在中国云南片区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96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羊肚菌栽培——无性孢子(2)
热度 2 刘伟 2015-1-8 13:24
羊肚菌栽培——无性孢子 ——大田生产之无性孢子阶段 (版权所有 禁转载私用) 气温合适的情况下,环境温度 10~16 ℃,下种 5~7 天左右,菌丝即可爬上土层表面,细细嫩嫩的浅白色菌丝稀疏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量逐渐增大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711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显微操作挑取单个孢子(孢子四分体的制备)
热度 3 刘伟 2014-9-21 14:22
食用菌育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单孢菌株的获取。传统的单孢菌株获取通过稀释涂布法得到单菌落,通过对单菌落的验证得到单孢菌丝。但对一些没有明显标记的物种,这种稀释涂布就有一些盲目性。如没有锁状联合的物种(双孢蘑菇、以及大部分的子囊菌等)如何获得绝对的单孢材料却是一大难题。目前国内的食用菌领域还未见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104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0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