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电子化合物:一类新的实空间拓扑体?
耿华运 2024-3-20 19:58
由于具有可抵御材料缺陷和外界扰动的受保护的金属表面态,拓扑绝缘体在量子计算、表面催化、电/热输运精密调控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它们的体内带隙一般都较小,限制了实际应用。寻找更大的、可超越传统拓扑绝缘体带隙的金属表面态成为当前科学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 电子化合物以间隙位高度局域的电荷密度进 ...
6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除了注意力机制以外,人、机还有其它的认知机制
刘伟 2024-3-20 19:46
目前,客观地说,我们在以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为基础的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上已经落后,由于数据源、算法框架、硬件、发展时间、开发环境等综合因素原因,很难赶上,但是幸好上帝关上一扇窗,就会打开一扇门: 1、人类除了注意力机制以外,还有其它更重要的认知机制 除了注意力机制之外,人类的认知 ...
24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30-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星系的发展与演化
张延年 2024-3-20 19:35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星系的发展与演化 星系在形成之初,某个区域具有较大的星团,这个星团会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由于具有较高的转速,为旷日持久地漫长吸积提供充分条件。 在星系的 ...
3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9-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星系的形成
张延年 2024-3-20 19:34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星系的形成 星系的中心黑洞和局域黑洞喷流形成星云,一部分被原星系再次吸积,另一部分逃脱引力离开星系而成为独立的星云。而星云间也存在相互吸引而合并,也存在大星 ...
2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8-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星系的星云吸积
张延年 2024-3-20 19:34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星系的星云吸积 星系除了吸积热态物质,也不断吸积冷态物质。冷态物质主要是星云,也包括一些冷态星体。 星系所到之处只要存在星云,那么星云往往很难逃脱星系巨大的 ...
3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7-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星系的卫星星系吸积
张延年 2024-3-20 19:33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星系的卫星星系吸积 星系的中心黑洞喷流会流失大量物质,而局域黑洞的喷流也会流失部分物质。与此同时,星系也会有不同的物质吸积形式,星系物质吸积包括热态物质吸积与 ...
10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6-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星系局域黑洞喷流部分损失
张延年 2024-3-20 19:33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星系局域黑洞喷流部分损失 除星系中心黑洞,星系中仍存在一定数量局域黑洞。一个大的星系中的星体往往也是成团成系分布的。一个大星系内包含若干个星团或小星系,在旷日持久 ...
5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5-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星系中心黑洞喷流损失
张延年 2024-3-20 19:32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星系中心黑洞喷流损失 星系核位于星系中心,质量密集,由大量的恒星、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等组成。整个星系围绕着星系核转动,星系核转动角速度最高,随着半径的逐渐增加,转动 ...
3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4-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黑洞的再生机制
张延年 2024-3-20 19:32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黑洞的再生机制 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变成超新星 (Super nova) ,最终会成为中子星或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再生机器,不断吞噬物质与能量,能量和物质不断蓄积。能量蓄积到一定程度, ...
2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223-无限大稳恒态有序循环宇宙模型-中子星碰撞
张延年 2024-3-20 19:31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中子星碰撞 在宇宙中,主序星初始质量至少得是太阳质量的 8 倍才有可能产生中子星。随着恒星逐渐远离主序带,内核的燃烧会产生富含铁的核心。当恒星内部的所有可以支持核聚变的材 ...
2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