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jlsda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lsdau

博文

安金磊真农民假科学?

已有 6166 次阅读 2015-11-20 02: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机农耕

      文章题目是一个论坛上的题目,我暂且摘过来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6540246-1.shtml 

       很久没写过东西了,总感觉在忙忙碌碌,可到现在还没出来什么文章。今天看到一个qq好友转发有关安金磊的报道,大概看了一下,有很多疑问,在此提出来,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指教。时间很晚了,明天早上还要上课,文字写的很烂,见谅。

       有关安金磊的报道有很多,甚至CCTV1都出动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g4MzMwMjA=.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多是正面报道。他的耕作方式大概就是的自然农耕吧。从我的专业植保来说,我有以下一些疑问。

       1、不打农药:不打农药真的可能吗?像多雨季节,病害容易发生,不说你大田怎么样,就拿少有人烟的森林来说,多雨季节也会发生,何况你农田生态系统。不打化学农药是可能的,你可以使用硫磺、井冈霉素、石硫合剂等。

       2、为了减少危害,养虫子:自然农耕里面提到为了减少害虫危害,专门空出一片地来养害虫。他们真是太理想化了,害虫有吃的就不吃我的了,是吗?害虫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旦你给它的不够吃的,它只能换地寻找吃得了,另外害虫传播也非常厉害,你让它在这呆着他就呆着吗。

       有人可能会说害虫多了,天敌昆虫数量就会增多,然后就可以实现可持续防治。我认为农业系统中天敌昆虫几乎没有可行性,天敌种群数量与害虫种群数量密切相关,如果你田间很少有害虫,天敌数量就会更少,天敌繁殖速度几乎永远跟不上害虫,你怎么去靠它来防治。做过大田试验或者在生产基地工作的人应该知道,田间几乎没有指望天敌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一是费用高,大田中各种不可控因素,田间释放天敌存活率低,需要不断投入。二是效果差,天敌害虫防治害虫速率较慢,往往害虫已经造成严重危害了,它还没有将害虫杀死。三是天敌专一性强,很多天敌都只寄生一种或几种害虫,不能全面控制各种害虫。您可能会说田间也就那几种,如木虱、蚜虫等等,像瓢虫、草蛉统统都可以搞定。可是在植物组织里面危害的害虫你又如何防治,如枸杞瘿螨,小的我们肉眼几乎都看不到,还在叶片里面繁殖危害,常用的化学农药防治都由难度,何况你小小天敌。

       我还记得前段时间听协和讲堂(协和内部的一个定期讲座)邀请的一位清华教授做的报告,他报告的内入就是动物保护,呼吁我们大家关爱动物,不要再拿他们做实验。这自然遭到了很多协和学医同学的质疑。很多同学提出如果不拿白鼠、兔子做实验,将如何促进医学发展,教授噼里啪啦的讲了很多。我可能是协和里面少有做植保的,我就有疑问“如果我们不杀虫,将如何解决60亿人吃饭的问题,当然可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我们可以使用灯光诱杀、性引诱剂诱杀、以及一些农业技术,但终究的目的还是杀虫”。教授又解释了一通,我是没听个所以然来,下课问了几个同学,也说没听出他的什么好的意见来。教授报告最后也提到了自然农耕,我本来想请教一下的,可最后没能完成。

   我还想提一下我宁夏那位种枸杞的农民朋友,他也是深深的喜爱自然农耕,感觉是个神奇东西,他的枸杞园子里据我所知只喷“环保酵素”,不喷施任何农药,甚至由杂草生长,但今年他的地里有没几个收成。我做过一些小试验,完全任由害虫发展的话,一亩地枸杞能生产干果10斤左右,正常管理产量达800斤左右,减产99%以上,基本无收成。我也给他过建议,比如喷施生物农药,地面覆盖秸秆除草,他最后都没有采纳,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现在有很多农业企业都开始做有机,什么是有机呢,有些人可能不了解。有机生产是比无公害、绿色食品更为严格,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这并不是禁止使用农药,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等是可以使用的,如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素等。

       如果真像安老师和教授说的那自然农耕,那就好了,所有农业企业都可以做有机了,不至于有些个别有机基地偷着使用化学药剂了,我们这些做植保的也完全不需要了。现在社会是个大家庭,当然也需要各种声音,我们需要理性面对。我还是喜欢专业人做专业事这句话。

       时候不早了,明天还要上课,内容有感而发,请大家批评指正。

   

   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无意攻击任何人。请各位老师对学生批评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3903-936768.html

上一篇:我的农户朋友有点怪
下一篇:杂谈
收藏 IP: 124.17.107.*| 热度|

4 李东栋 赵建民 田云川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