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runl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runlan

博文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说两句

已有 4226 次阅读 2015-10-6 00:2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诺贝尔奖, 药用植物学

半个小时前得知消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我欣喜若狂!不禁想起了我为什么读农学,又从农学转到了药用植物学,为什么从搞药用植物栽培转到了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首先,从我懂事起就知道我家菜园子、门前院子里种的各种药,如芍药、鸡屎藤、臭牡丹、何首乌,野三七,“酸溜溜”等等,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芍药花很漂亮,听我妈说 她还是十六七岁当姑娘那会儿赶集从我奶奶家旁边菜园经过,想要摘一朵,结果被我奶奶发现了,奶奶还向她要了5角钱(这算是我妈跟我爸缘分的开始吗?呵呵),不过等我有印象时已经找不到芍药的踪影了;鸡屎藤是我最早接触的一个东东了,去摸它叶子还是果实来着,一闻就有股鸡屎的味道,有时候闲得无聊就会碰碰它,然后拿给别的孩子闻,逗逗他们;臭牡丹的花有点点臭,但是很漂亮,大朵大朵的,好多小花花聚在一起(房状聚伞花序),我喜欢摘好几朵放在一起形成一束花,握在手里心里美滋滋的,像新娘一样,有时候也会弄一朵夹在耳上,瞬间觉得自己变成了公主,真正拿它当药时,是读初中的时候了,我帮奶奶采了很多含苞待放的小花,她拿来拌在鸡蛋里,煎成蛋饼,然后熬成汤,我觉得还挺好喝的,呵呵;至于何首乌,有一天在翻院子里的土,突然挖出了像小红薯的东东,但颜色又发黑发褐,而且还很硬,我立马告诉老爸,以为我挖到宝了呢,结果老爸告诉我这是何首乌;野三七,也就是豆腐菜,叶子能吃,果子还能玩,把果子弄开,黏黏的,往两眉之间一贴,哈哈,美人痣就有了;“酸溜溜”是我自己对某种药用植物的称法,它和臭牡丹种在一起,茎可以拿来嚼,酸酸的。为啥我家周围种这么多的药呢,原来我祖祖(曾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万草药”,我爸十来岁就跟着我祖祖当跑滩匠,在我家周边的各镇轮流赶集卖药,平常也会被请去看病,或有人前来拜访求医。我记得有个小学一年级的同学,7岁了还尿床,她奶奶就让她随我一起回家,让我爸给她治,她在我家玩了两天,我爸给她备了些草药,她拿回去熬了喝,居然好了,我再也没听到她邻居小朋友传她尿床的事儿啦,从那以后我就对老爸特仰慕,听我妈说,我爸16岁就当家,通过当跑滩匠卖药,来维持我爸他们一大家子人(两个祖祖,爷爷奶奶,两个叔叔,四个姑姑,十一个人)的生活开支,很多时候要等我爸卖药挣到钱才能买下顿吃的米饭;后来我爸还在成都卖药闯荡过一阵子,后因土地下户,爷爷奶奶让我爸回家种地、照顾妻女,又因被城管撇过秤杆子,我爸就彻底不干卖药的跑滩匠了,只是偶有人前来寻医。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对那些有很多蛀虫洞、气味重、竖写字的药书有兴趣了,没事儿就去翻翻,找找小人玩,现在还对那张人体经脉图有点印象,以及书封皮里藏着一封信有印象,在03年闹非典时,我还把那些药书翻出来看看,有没有治疗非典的方子呢,可惜那些好多文字我都读不懂,就权当满足下好奇心了。时过十来年,我家人在深圳,我在外地上学,随着房屋破败,那些药书应该灰飞烟灭了(我爸说,好像是被盗了,也有可能是被蛀虫糟蹋完了)。现在想想,祖宗传下来的药书,好好保护,现在应该是有价值的文物了,听说我祖祖去世时还烧了很多药书,以及我祖祖自己写的药方子。去年回家,貌似院子里的草丛中还能发现何首乌的藤,其他的药早就不见了踪影。回顾了这么多,就想表达,原来幂幂之中我早已与中药中医结下了缘。
      报考大学选专业时,我爸妈建议我读师范学校英语专业或是学医。由于受家里及村里的一些事影响(每年过年我爸妈都会因为有人前来要债拿不出钱而吵架、妈妈们老把银行贷款嘴边念,而我忙完家务农活儿才抽空完成作业(农活儿何其多,抽空玩一下嗨翻天);两个老人被两个儿子分别供养,两老人只能隔堰塘相望,其中一个老人得病死了,过了不到一年另一个老人也相继去世;一个勤劳能干的婶婶,家里新房建了不到两年,儿子也还差一年就大学毕业了,可却因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当时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志向:农民真苦真穷,我要造福一方农民。所以报考时选专业第一志向都是农学,第二志向才是生物科学(因为听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又是我的优势学科),报考的学校都是农业大学,将自己的高考分数与农大的录取平均分数比较,我选取了排名12A+的河北农业大学,而放弃了高中班主任建议的四川农大(因为四川农大是211,那会儿我不懂211,只知道它地处多山的偏远地雅安),认为河北农大肯定在河北(它具体所在地是保定,那时我只知它离北京很近,还有就是听老爸说那里人贩子很多),是华北平原,我要到平原去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回到家乡也让我们家乡搞先进生产,机械化生产(其实一上大学,具体学习课程时发现我学的所谓的这些在我们家根本没法实施,地域不同),就这样我去了河北农业大学,读农学专业。读着读着,慢慢发现学的这些,回到我家根本没法实施,一地域不同,二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再者我应该学的是农村区域发展管理,而不是农学,因为你只有学了
农村区域发展管理你才能“当个官儿”才知道怎么去造福,光学了技术是不行的,再后来快到考研或是就业时,发现女孩子学农学不太好找工作,而且自己这几年知识学得还够扎实,要不就一条道走到黑,考研吧,搞这方面的科研对女孩子来说还算较好的出路吧,说不定,到时自己就成了某个领域(某作物种植或育种)的权威了呢,或许那时有发言权,能回家带着农民轰轰烈烈干一场呢。
      读研选的方向更具体了,我该读哪个方向,报哪个专业和学校呢?我问了带我做本科论文实验的老师:作物育种和栽培哪个重要?她思考了几秒,缓缓说出三个字:都重要。我还是迷茫。有一门植物组织培养课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的老师开的,她研究的是药用植物,也做栽培育种组培快繁啥的,只是研究对象变了,其他和我们农学做的差不多,她常常跟我们讲,她研究的东西多么重要,当前药用植物在中国的资源现状如何等等,大概意思是迫切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上。有次正好下课,我跟她要一起去实验楼,我随口问了一句,搞科研,我以后转方向可以转为研究中药材吗?她跟我说了很多,大体说搞作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太多了,而研究迫切需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科研人员却很少,并且说她自己就是从农学转到中药的,说搞药用植物研究也会大有作为。我又问她,大田作物的一个研究成果应用的范围很广,而药用植物却有地域限制,成果应该只是很小一个范围,而她又说科研成果无大小,只要有用、国家需要就行。这一席话突然深深点拨了我:是啊,正好我家那边丘陵,相比起农作物,正适合种药材,要不我报种药用植物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吧,正好学了这个可以因地制宜的回家造福一方了(现在我还偶尔做做我家山坡上漫山遍野的中药材开满鲜花呢),而且还是满足国家需要,为国家添砖加瓦呢。就这样,我报考了农业类最好的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报考了中草药栽培与耕作专业,结果专业课考得不够好,总分差10来分上线,就调剂到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就读药用植物学(因男友在沈阳)。调剂联系硕导时,导师让我选方向,可以选择国家重点学科蔬菜学,做大白菜育种(虽然是他的梦,但不是我的梦,最主要我们家这边吃白菜不多),其次是药用植物学,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药用植物学(校自主学科),并且选择了朝鲜白头翁施肥技术研究。通过三年的科研,发现做栽培,得到的数据不够精准,干的活儿又是粗活儿,而看见研究大白菜育种的同门,又带手套口罩,又拿枪玩昂贵的试剂的,能看到电泳图,能基因定位,觉得他们好高大上,他们才是21世纪生物学的领军人物,貌似我好像很落伍了。不行,虽然听说玩分子生物学的是烧钱还半天出来成绩的行当,但它毕竟是一门高大上的新技术,只有学会了这门新技术,才能搞深层次研究,尤其是育种这块儿,我可不能落伍了,俺以后可是要搞科研的。硕士又要快毕业了,听说以前硕士毕业还能去个专科或三本学院当个老师,但现在找的工作跟我们本科毕业那会儿找的工作差不多,而且人家本科还多了三年历练,真是高不成低不就,咋办,而且自己学的又是栽培,记得校园招聘会时就来了一家企业招我们中草药栽培或育种的。哎,看来真的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再历练历练,读个博,把不会的东西再学学。
        因而,结合自己的梦想(通过搞药用植物栽培或育种研究,为中药资源可持续生产和利用做贡献,能给我家《这里指四川地区》带来点福音),选择了四川找所学校读药用植物学的博士,起初想到了四川农大,尤其敬佩那位搞药用植物的女老师,但是川农毕竟待遇低,而且我选择读本时都”瞧不上“的,都读到博士了,要不把目标定高些吧,关键是能待遇好点的,不需要向家里要钱读博。在研二时无意间看到篇文献,单位是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当时嗨翻了:啊,原来在成都还有中科院的单位啊,太好了!正好这篇文献是关于药用植物的,再一索源,就找到了我现在所在的课题组信息。我就迫不及待的发Email向我现在的博导表达了我的意愿,热情的博导还邀请我在放寒假时去单位座谈,我紧张而惊喜,那次座谈印象深刻,觉得导师是平易近人、能为学生考虑的好导师,而最最关键的是成都生物所的补贴是沈阳农大的5倍、研究的是药用观赏于一体的石斛(兰),太对我味儿啦,当时立马定下来要考老师的博士,后来才知为了招到我这博士生,老师还是很费周折(在此非常感激)。研二寒假过后,我就在想读博要研究的具体方面啦,想想自己读硕时宏观的大田栽培体验过了,缺的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做微观的研究、育种研究,而做育种研究年限太长,又听从博导的建议,做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好发文章好毕业。要将分子生物学与育种结合起来,搞哪方面的研究?刚好,硕导让我和师姐想想如何提高朝鲜白头翁含量的研究,看文献,整理思路,由此了解到了青蒿素的来源(由此接触了点关于屠呦呦的科研励志故事)、接触到了陈晓亚的各种次生代谢途经研究(如青蒿素、棉酚)等等,这些给我了很大启发。在读博刚进入课题组时第一次汇报,通过查阅文献,我就汇报了我对石斛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当前对石斛的主要研究情况、哪些方面值得研究,这些为我研究石斛有效成分次生代谢途径做了铺垫(那次汇报,博导心情不好,对我很失望,觉得我汇报的都是些常识性东西,而我很委屈,现在想想,是自己太嫩了,没摆正位置,老板需要员工创造新东西,而自己还把自己当学生,依自己的需要而行),之后再重点看了石斛碱的生物合成研究情况(几乎空白),并查阅了有关青蒿素、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方式方法,作为参照,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做好了这个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后又可以开展育种、有效成分体外合成等应用研究。
     读博马上快三年了,科研也搞了两年半了,却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离目标还很遥远。我是个慢性子,快到博二下学期了才开始着急,才完全投入到科研状态,担心不能顺利毕业,后悔没抓紧时间(其实,根据现有的科研条件,以及自身的科研能力,我也够乐观和阿Q啦,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折腾)。前两天中期考核答辩时,一老师说,你这研究摊子铺得太开了,广浅而未达到某点深入,现在我觉得也是,自己累得不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果,还是怪自己当初想做的太多了,而没把握好度(不知一个博士要做多少才达标),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时间溜得太快。今天我本来没劲地倒腾着写简历(因为没有文章),当听到屠呦呦教授获诺奖,这一消息振奋人心,我也感慨万千,所有的这种种,已然成为过去,把握好现在,沉下心来,坚持做好当前的研究(不仅是坚持就够,更重要的是专注),最终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不忘本心,一条道走到黑,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工作(为梦想而工作),或许一辈子都成为不了第二个屠呦呦,但是学习那股精神,坚持那种态度,追求同样的梦想,问心无愧足矣!

      服了自己啦,本以为借着这大喜的日子感慨两句,却陆陆续续叨叨了这么久,太难得啦,好久没写长文啦,就当是对这个日子的纪念,自我的反思和勉励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0085-925633.html

上一篇:http://news.gxtv.cn/201405/news_1303534281.html
下一篇:读博日记
收藏 IP: 125.68.70.*| 热度|

4 陈南晖 施郁 田云川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