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评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在决策和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评价科研实力和预测影响力的新指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然而,如果仔细探究各种方法背后的实质,并透过各种类型指标的表面去看其本质,我们就会接连不断地遇到一些问题:
科学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提前预知意义深远的新发现?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通往创造彼岸的正确途径?
我们能否系统地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科学理论有两种类型,即具有指导性的理论和不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指导性理论能够对现象背后的根本机理做出解释,这让我们知道应该如何行动才会更加有所作为。我们就是要寻求一种对创造力形成机理的更好解释,尤其是针对实现和评估科学发现本身而言。
首先,《转折点:创造的本质》(下称《转折点》)一书旨在识别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对于在广泛多样的知识来源基础上所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将解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那些由主观想法和自我认知系统而导致的偏见和缺陷。
其次,《转折点》将介绍一种具有解释性和计算性的科学发现理论,并通过知识域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断改进的定量方法来展示其指导意义。
最后,《转折点》还讨论了从理论推演出的测量变革性研究的潜能计量指标,并对其测量影响力能力予以验证。该理论大大地简化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例如,已经发现的一些能够很好地预测一篇文章被引数量指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理论揭示了其中的同一内在机理。
发现理论的思想主要受到了一系列横跨多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的启发,特别是万尼瓦尔 ·布什( Vannevar Bush)的《诚如我思》(As We May Think)和他在 Memex(memory and index)中对知识空间的洞察力、托马斯 ·库恩( Thomas Kuhn)的科学革命范式转换理论、亨利 ·斯莫尔( Henry Small)的共引网络分析方法、罗纳尔 ·博特( Ronald Burt)的结构洞理论,以及彼得 ·皮罗利(Peter Pirolli)的最佳信息觅食理论。我们正在通过开发和应用 CiteSpace系统来尝试综合这些意义深远的思想。我从 2003年开始,就一直在开发和维护 CiteSpace,让研究者和学生们认识到可以使用该免费软件进行文献分析,所谓科学计量就是将定量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分析。同时,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众多使用者们给出的反馈、提出的问题,以及对 CiteSpace新功能的要求,也驱使我们去寻找能够合理解释那些在文献中出现的各种规律的相关理论。
《转折点》的主要论点是,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求解的机理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机理,那么我们就能够将其相互融合,并进一步利用计算技术加以实现。本书通过回顾不同领域的文献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创造力是关乎发现新观点的能力和意愿,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对我们来说也许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知识转折点概念的出现是很自然的,库恩的竞争范式之间的格式塔转换,以及黑格尔的命题和反命题的升华便是知识转折点的体现,它们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视角。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幸运或不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当我们在搜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时,显而易见的事物往往会很轻易地从眼皮下溜走。我希望本书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有助于研究科学及其社会作用的视角,以及对创造力本质的深刻见解,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认识创造性想法,并为更多创造性想法的产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为了给研究者、学生、政策制定者和资助机构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特别要关注一些经验教训。
第一,像“风雨欲来”这类公开辩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评估及长期面对质疑的勇气,对于维持国家的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竞争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预测—监测( foresight-seeking)活动需要纵向随访评估( longitudinal follow-up assessments)。回顾性评估(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s)应不仅密切关注早期确认的优先领域如何发展,也要密切关注在同一时间框架下整体显现出来的科学突破,这些科学突破也许未曾被确定为战略优先领域。资助机构应该以独立和联合的名义委托更多 TRACES类的研究,以便对变革性科学技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进行密切跟踪、了解和传播。
第三,应该结合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普适与特定机理系统地研究人类认知和决策中存在的偏见和缺陷。
第四,基于觅食和经纪人理论的变革性发现理论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够将大量可能因素削减为少量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当然,这种发现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发现。因此,识别出适用于其他类型发现的相应机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可视化和定量分析方法在追踪科学领域知识动态演变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应该开发更多的理论用来指导这类工具的设计与使用。
《转折点》最重要的两点启示是:
第一,创造力往往源自对彼此冲突观点的详尽缜密的思考。
第二,随着对创造力的生成机理、可能的早期迹象,以及对自觉规避偏见、误会和认知陷阱的理解更为深入,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创造力。创造力就是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未知的能力和意愿!
我在准备本书的时候,希望能对以下几类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对创造力本质好奇,并且想知道创造力是否有不拘泥于偶然性的观点。
第二,需要对创造性工作做出艰难抉择的分析师、评估师及政策制定者们,他们的决策会影响创造性工作的命运。
第三,那些不仅仅拘泥在自己研究领域范围内,并且希望自己在研究前沿中具有竞争力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们。
第四,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
陈超美
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美]陈超美著,陈悦、王贤文、胡志刚等译《转折点:创造性的本质》一书。
ISBN 978-7-03-045141-5
创造性的本质是什么?在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不乏对创造和发现各种各样的生动而深入的描述。其中最为常见的关键因素往往归结为灵感。然而,灵感的出现与否及其出现的时机,常常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范畴。以灵感为核心的对创造性的诠释,固然引人入胜也令人神往,却忽视了除此而外是否还有哪些是我们可以一步一步、主动地、系统地增强自身创造力的。本书的目的是探索这些系统的方法和它们的原理,不仅探索创造性的本质,同时也研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的思维方式。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分享、评论,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