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列教授说:”以前院士级别的大学者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和整合天地万物。如果有形的东西是由无形的东西产生的,那么天地万物究竟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所以我认为,在天地万物最初生成的那一刹那,实际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太易,第二个阶段叫太初,第三个阶段叫太始,第四个阶段叫太素。在太易这个阶段,there is nothing,什么也没有,连道家认为构成天地万物的阴阳二气也没有;然后是太初的阶段,从一无所有的空虚当中,突然就出现了气,但是这个气看不见摸不着,是无法感知的;到了太始这个阶段,气就演变出了形状,啥是形状呢,就是可以看见,但摸不到,闻不到,像我们的影子,像做梦的梦境,都是有形而无质;再到太素这个阶段,形就被赋予了质量,于是不但看得到,还闻得到,听得到,摸得到,可以被完全的感知了。气与由气产生的形,以及由形产生的质,三者合和在一起,彼此没有分离,这个状态就叫浑沦,浑沦的意思就是其实万物的基本组成成分都已经齐备了,但是混杂在一起没有分离。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所以把它叫做易。易这个浑沦的状态,没有形状没有边际界限,易产生了一,一又分而为七,七再演化出九,到了九,就是终结者了,重新变回一。一就是形状变化的开始,清轻的东西就上升成为天空,浊重的就下沉为地,清轻和浊重的东西交合就产生了人;所以说天地之间包含有这么一种叫“精”气的东西,万物就是由天地之间包含的精气所生化的。
这一段估计很多人会继续发懵,不要紧,你只需要知道这是概念游戏就好。语言就是通过描述实际事物来进行交流的。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描述的可能各不相同,这只是概念不同,其描述的事物却是相同的。因此学术交流一定要先统一概念,不然没法交流。当然,真实的学术界,概念是很难统一,尤其是在跨越时空的角度上,比如赵高指鹿为马,如果当时秦国人就此把鹿这种东西称之为马,那么我们根据他们的描述,所得到的马这个概念,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鹿这个概念。
为了装得更像学者,我套用宇宙大爆炸理论对照来解释列子的这段话。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150亿年前,有一个叫奇点的东西,体积极小,密度极高,温度极高。 这个就是列子说的太易阶段,there is nothing。不过宇宙大爆炸理论这第一个立论依据就在逻辑上说不通,因为既然there is nothing,就不会有什么体积、密度和温度的概念。我们且不理会它的自相矛盾。接下来在大爆炸后的10-43秒:约10³²度,宇宙量子涨落背景出现。这个时间和温度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反正你知道有权威人士做了这项工作并得到认可就完了。注意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粒子,但是已经有了产生粒子的迹象,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理解为列子所说的太初阶段,有气,但是没有形和质。接着大爆炸后10-35秒:约1027度,引力分离,夸克、玻色子、轻子形成。我物理学得不好,这些东西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要是有解释错误的地方,不要较真儿。基本粒子分玻色子和费米子,玻色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费米子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比如光子就是费米子,那么借用列子的概念,费米子就是有形无质,玻色子就是有形有质,换句话说,费米子就是形,玻色子就是质,有质必有形,有形却未必有质。再接下来,大爆炸后5-10秒:约1015度,质子和中子形成。质子和中子就不必说了,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其构成了原子核,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都由其构成。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列子所说的太素阶段。到了太素阶段,一切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备了,但还是粒子状态,没有分化出各种元素,更别提星云、星体、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什么的,因此这个阶段被列子称为浑沦的状态,你说他有形吧,它没有我们熟悉的星星月亮的形状,你说它无形吧,微观上构成星星月亮的基本粒子已经具备了,因此列子称这个浑沦状态为易,易可以千变万化,但又无法用形状、质量或者界限来描述,就像基本粒子,虽然可以构成各种物质,但你说它什么形状?多大体积?有没有界限?都没法说。所以列子才说易这个东西”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然后易生出了一,这个一是什么?易经有理象数之分,理是产生象的背后那个规律,象不必说,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万事万物,数呢就是数学,任何象,一旦产生,就可以用数来描述,所以我们现代科学各个学科都要以数学为基础。因此我觉得列子的一七九应该只是对物质演变的一种大致的数理描述。当然,我也可以更深入阐述,但这个阐述极有可能是不靠谱的,在基本粒子里,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单元,夸克有六种,但是夸克是由什么构成,还能不能再分,在现今的科学水平下,还没有答案,因此夸克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单元,如果按照列子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为夸克是由“气”构成的,那么这个气就是一,气加上其构成的六种夸克,就是七,再算上质子和中子,就是九,到了九,原子模型建立了,物质的基础也就有了,剩下的不过是放大版的重复而已。当然,这个解释完全是胡说,因为那么算的话还要考虑电子,就讲不通了。当然,我要是狡辩的话,也可以说电子是负电荷,是阴,而列子的一七九说的是阳,在易经里,奇数是阳数,也叫天数,偶数是阴数,也叫地数。当然,如果这么狡辩,中子又解释不过去,毕竟中子不带电,不阴不阳。但如果我继续狡辩,还可以说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就是带正电,是阳,因此也可以把中子算为阳。
道家文化中的数术非常强大,道和术是不一样的,道是原理,术是描述原理的技术,数术就是数学。据说莱布尼茨就是根据八卦发明了二进制,进而有了计算机和现在的互联网。 数字中最重要的就是0和1,1代表有,有了1就有1的对立面,因此合而为2,有了2再算上1就有了3,以此类推。因此2是由1生成的,基督教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肋骨,从这个角度说也解释得通,因为所有偶数,都是由奇数构成,奇偶合和继续为奇,因此封建礼教妻以夫纲是有理论基础的。奇数有5个,也是奇数,偶数有4个,也是偶数,0是不依赖于奇数偶数独立存在的,如果硬把0算做偶数,那么这个0就是最牛的偶数,万物之源嘛。只是其他偶数都由奇数所生,唯独这个0,是独立存在,不是任何数所生的,并且由其诞生了第一个奇数。所以各国神话里最高的那个神都是女性,但都是垂帘听政,不出面的女性,例如西王母,例如圣母玛利亚等等。
关于冲和之气,想论述清楚估计十天半月也不能够,原因无他,自己也不清楚。一般为了论述一个问题而长篇大论成一本书的人,可以肯定他对这个问题并不完全了解。老子道德经里也有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论述。什么是冲气,气分阴阳,阴气和阳气可以简单理解为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一个概念,注意我这里用的是概念,因为自然界目前还找不到纯阴纯阳的东西。那么冲气就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一个状态,冲气不是独立的一个概念,也不是恒定的一种状态,它是两个相对事物相生相克时的那么一种变化态。举个例子,水为阴,火为阳,水火相交,水也没了,火也没了,但是产生了水蒸气这么一个状态,你说它是水吧,明显不同于水,但又有和水相近的地方,你说它是火吧,它又不是火,但它的热量又与火相近。因此冲气以为和,等同于阴阳融合的那么一种状态。道家虽然明确区分阴阳,但是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阴阳没有纯粹的,什么阴中都会带一点阳,同样什么阳中也都带一点阴,就像太极图里黑鱼有个白眼,白鱼有个黑眼。 第一,这表示阴和阳不能独立存在,第二,表示阴阳可以互相转换。比如至阳就是一阴初生的时候,至阴就是一阳初生的时候。古代把太阳写作日,日中这一点,就表示太阳之中有一点阴。既然连太阳都不能称之为纯阳之体,那么吕洞宾号称纯阳真人我也就只能呵呵了。
道家文化认为我们人类就是由这冲和之气所生。但依我的理解,这个概念可以无限外延,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冲和之气,那么什么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生有死即可谓之生命,这个概念再无限外延,就可以推导出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东西, 你说石头没有生命,那么石头也有生有死,只不过其生命过程比较漫长而以。你说石头没有思想,那么青蛙,细菌又何尝有思想,思想的概念也可以无限外延,人类所谓的思想,只不过是灵活度更高一点罢了,石头没有思想,只不过是因为灵活程度更低一点而已。无穷小不可等同于无,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天地含精的这个精,很难描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没说明白,只说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我目前能找到的一个相似概念就是信息, 天地之间包含了化育生命的信息,有了这个信息,万事万物就自行生长繁育。DNA是信息,盐结晶何尝不是信息,一切矿物的成型又何尝不是信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雪花就是六边形,盐结晶就是四方体?这规则从哪里来?我们发现了DNA是信息的载体,那么雪花,盐晶体恐怕也有DNA吧,只不过我们还没发现而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