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是江苏南通,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故乡,南通是中国近代纺织实业与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我大学就读是纺织工程专业,希望通过大学学习,为家乡的纺织业发展做出贡献。到大学后,逐渐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认识到大学的专业学习仅仅是人生事业成就、奉献于社会的基石之一,但只靠这一块基石,是没有能力承载那些附加的愿望与期盼的,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大学中除课堂学习外,我的大部分泡在图书馆,大量的图书馆阅读使我从初进大学的无比兴奋中、无所适从中走了出来,并隐约找到了自己灵魂栖息的港湾,一个充满渴求与幻想的心灵开始在这个港湾探寻个人成长的各种基石。
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做教师,开始心里有些抵触,主要是希望直接到企业,迅速将学到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由于我的性格中有:凡是自己的事情要尽力去做好,在力求做好的过程中,我再次成为图书馆的常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南通图书馆等地方图书馆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读书满足了我的种种需要,我在读书中体会到有限生命的无限人生。在教学、科研与生活中对书籍应用,扩展了自己的境界,所谓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和行动。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与此同时教师以言传身教的方法,成为学生为人的楷模;由此要求教师不但有精湛的教学技术,同时应该有高尚的人格,缺少人格支撑的教者不是教师,仅仅是个教书匠。教师读书不是任务使然,完全是个人的心灵需要。教师是一种职业,这个职业有一些技术上(或学术上)的要求,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也必定要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只有精神丰富,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人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引路人。一个对读书没有心灵渴求的人是不会成为精神丰富而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人。感谢曾经给予我诸多帮助各个图书馆,我在你们的服务中感受到职业坚守和热情的力量。为满足如同我这样读者的需求,你们均设法跨越了制度上的障碍,无言传诵着图书馆人对读者的呵护和关怀。
2003年底,我调进东华大学图书馆。我过去从事的是纺织、服装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东华大学图书馆在纺织、服装的馆藏特别丰富,无论从工作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出发,我均会以虔诚之心和热爱之情投入到工作中,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另一方面在咨询服务中力求高质量完成任务,同时及时发现和总结读者的隐性图书馆服务需求,并用一定的方式使隐性需求得以满足。为了保持有序工作,每个图书馆均有其工作制度,但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常常某些制度成为读者运用图书馆服务的“藩篱”,图书馆人在工作中要用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和消除的“藩篱”,使更多的读者享受到图书馆的制度化,个性化服务。多年从事纺织服装的专业教学和科研经历,使我能准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服务的具体要求,并用不同的方式快速满足其咨询需求,而专业教学和科研中学科信息应用的积累,成为我今天快速高效工作的基石,希望更多具有长期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成为图书馆员,以此可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软实力和利用效率。长久利用图书馆经历,使我更习惯于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进行工作安排和调整,时间长了,我与读者建立了亦师亦友关系,工作中接触到许多潜心研究的学者、孜孜不倦的学生、渴求创新的工程师,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描述激情,这种激情勉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也许开始到图书馆工作是一种权宜之举,思想深处还是隐隐有着寻找回到教师岗位机会。图书馆工作激发了我的潜能和另一种工作热情,发现了从教师到图书馆员的明显优势——改善图书馆服务和水平的优势,个人在另一个平台上提升自己的优势。教师选择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吸引更多教师的加入,实在是一件双向有益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