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drea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dream

博文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2015年度会议顺利召开

已有 3936 次阅读 2015-12-3 09:16 |个人分类:图书馆工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书馆, 年度工作

   为了确保图书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开展,东华大学于2014年成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首先对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员一年来对图书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随后简略介绍了图书馆近几年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成效,希望大家从各自信息利用需求出发,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建言献策,使我校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优化用户应用体验。人员构成涵盖了各学院、职能部门相关及工作负责人、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了高校图书馆不同用户类型,以便图书馆最大程度了解和倾听不同类型用户利用图书馆的需求,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先对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员一年来对图书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随后简略介绍了图书馆近几年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成效,希望大家从各自信息利用需求出发,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建言献策,使我校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优化用户应用体验。

图书馆馆长向与会者汇报了图书馆2015年的工作,图书馆馆长教授从拓展空间、物理环境、知识发现三个维度介绍了图书馆的建设思路,多维立体化建设体现了互联网+风口上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和具体实践,其中拓展空间以“书香东华”项目的建设为标志;物理环境以前期的RFID图书馆自动借还书应用为基础,完成了图书馆创E空间的建设;知识发现是从海量信息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满足利用者需求的知识信息的过程,知识发现的利用将提高教学科研的知识利用和创新效率。2015年图书馆实现了中文知识发现,我们将通过中文发现系统的应用,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发现系统建设的要求和产生的作用,为今后英文发现系统的建设总结可参照样本。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创新密切相关,我们将跟踪世界图书馆服务与技术的前沿动态,使我校的图书馆成为智慧校园和纺织服务特色信息服务的重要节点,将图书馆服务融入渗透到用户的教学科研环境中。

 

图书馆副馆长向与会者汇报了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现场展示书香东华和知识发现的特点和功能应用。书香东华”APP是我校图书馆应对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有益探索和尝试,是在传统网页版移动图书馆基础上融合多种创新手段的图书馆移动服务融合应用平台。师生用户通过与校园门户统一的身份认证,只需通过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即可随时随地查询和利用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书香东华”APP还集成了学术资源、入馆教育、楼层导引、查新进度查询、新生必读、东华小依、推荐读物、内容订阅、视频公开课、报纸和有声读物等丰富资源与创新服务,将更好地满足师生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我们处在海量信息时代,如何在爆炸式的海量信息中快速的提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成为人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中文发现系统的建设。中文知识发现以近十亿图书馆信息的海量元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模型等相关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异构数据库群的集成整合、完成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检索和分面聚类、引文分析、知识关联分析等实现高价值学术文献的知识发现、纵横结合的深度知识挖掘、可视化的全方位知识关联。发现系统的基础是丰富的、深度加工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我们在以后的建设中将开展图书馆数字化和资源深度加工,为更好的发挥知识发现系统的功能创造条件,也为后期的英文知识发现的建设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会议结束后委员们参观了图书馆二楼创E空间,对创E空间的总体布局、区域功能和智能化设备应用进行了分别的了解和现场应用体验。在创E空间现场,委员们以闲聊的方式就书香东华使用、科技论文分析、特色数据库建设、科技查新服务、E空间开放计划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建议图书馆建立多样化的用户培训和交流机制,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计符合需求的培训、交流与服务方案。

如何通过具体工作实践与研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改善用户体验,满足在泛化的信息环境中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是当前图书馆工作面临的问题。东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召开2015年度会议,在汇报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和讨论图书馆发展计划,对图书馆的未来的建设和服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340-940694.html

上一篇:从教师到图书馆员
下一篇:“书香东华”指尖上的图书馆
收藏 IP: 183.195.139.*|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