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http://www.eol.cn/html/ky/report2015/index.shtml),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可能高达30%-50%,比如美国的博士生淘汰率为38%。而国内高校研究生大部分还是“严进宽出”甚至是“严进全出”。
硕士生不能“严出”,究竟是谁的错?
笑看硕士生及其导师如何攻克毕业前的几道关卡。
第一关:上课修学分关;闯关策略:授课老师随便应付,学生蒙混过关。
虽然,教育部已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开始整顿研究生课堂质量,但是总体来说研究生课堂质量是一直被忽略的一部分,体现在:研究生课程工作量普遍没有本科生高;研究生课程质量考评形式化,与老师的奖励、工资或者职称基本不挂钩。
第二关:小论文关;闯关策略:关系和money。
大多数硕士生毕业均需要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虽然对“研究生需不需要发表小论文”观点不一,但是发小论文的初衷是很美好的,即锻炼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然而由于第一关上课关为蒙混过关,研究生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没有根本的改善,可想而知学生小论文质量堪忧,难以发表。唯一的办法只有:花钱、找关系。由此养活了一批以硕士小论文为生的期刊。
第三关:大论文之预答辩关;闯关策略:导师帮打马虎眼。
预答辩大概在正式答辩前1月不到,一些硕士毕业论文不堪入目,比如:论文只有三章内容(绪论+研究内容+结论);比如:章节逻辑混乱,大量抄袭,等等,这些论文通过预答辩关的主要法宝就是,导师坐镇预答辩现场,然后全体答辩导师默认:学生会按照预答辩提出的大量意见修改完善,所以最终全票通过。
第四关:大论文之查重关;闯关策略:技术规避。
参考各朋友圈、网络上提供的“如何有效降低查重率”;甚至不惜金钱在Taobao上进行预查重,然后对重复性文字进行“技术性修改”,最终达到“技术规避”。从研究生管理的角度,老师也鼓励学生进行“技术规避”,原因是,学生查重不通过的比例可能会影响学科、学院、乃至学校最后的关键指标体现,因此,为了提高查重通过率,老师也加大了对学生“技术规避”的培训。
第五关:大论文之外审关;闯关策略:跨校外交。
论文盲审制度流于形式,委婉的告知毕业论文接收方:要保证毕业论文的盲审通过率。结果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第六关:大论文之答辩;闯关策略:清一色的水过。
真的就像是本人去美帝时办签证的场景。
第七关:大论文之抽检;闯关策略:目前看是抓瞎,不知日后可有牛叉技能出现。
去年开始实施的研究生论文抽检,目前在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抽检不合格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未来招生指标和导师的指导资格。
以上纯属杜撰,如有雷同,应是巧合!
回过头来,再看:硕士生不能“严出”是谁的错?
制度都有,却都流于形式。
一方面,导师态度还是决定一切(特别赞同曹雪涛院士的育人心得);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改改政绩观,少关注所谓关键指标的结果,多关注关键指标的提升过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