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清明节,恰好是星期六,公假一天,星期一补休。
第一天:去父母、公公的骨灰存放处祭拜
先去了宝山,父母骨灰的存放处,往日地铁的安排通常是一辆到火车站,一辆到富锦路,今天似乎所有的车终点都是富锦路,显然是考虑到扫墓的人流。的确在车上见到不少带着花束和祭品的人。我们因为格子空间有限,只能在门锁上别上两到三朵花,所以只用一个纸盒带了八朵剪短的玫瑰。下了地铁,平日里空荡荡的路上全是祭扫的人群,走路都有些困难,以往我去祭拜,都是提前去的,从未见过这么密集的人流,这回算是领教了。平日走七八分钟就能到的路程,差不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大多数人是到后面的壁葬群去的,宗教厅的人不算多,但是全是一家子,他们的先人的骨灰放在高处,需要用阶梯才能上去,一家人一个个登高祭拜,那位置恰恰在母亲的格子上方,管理员来帮我开锁,他们很有礼貌地暂停了祭拜,好让我过去。擦干净母亲骨灰存放格子中的浮灰,我轻轻地拉上了玻璃门,转去父亲那里,那家人又开始了他们的祭拜。这里管理很好,格子里少有浮灰,父母的格子里放的都是姐姐带来和我买来的人造花,花是父母的最爱,但格子里不能放任何会腐坏的祭品,所以只能放涤纶花,虽然知道假花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但是只能将就一下了。请管理员锁好两个玻璃门后,我打开带来的纸盒,把玫瑰拿出来,按以往惯例,把花别在门锁上,每人一支红玫瑰,一枝白玫瑰。这几支玫瑰的茎都比较粗壮,所以可以别得很牢,不用再用绳子固定。舅妈的骨灰也存放在这里,在她的门上,我也别上了同样的玫瑰。那家人的祭拜还没有结束,看来是个大家族,这里的人还没拜完,后面家族的成员又陆续赶来了,房间里断断续续还有其他逝者的家属前来祭拜,在这种气氛下,以往一个人在这里时的悲伤情绪没法出现。我静静地离开了房间,和先生一起转往南边龙华烈士陵园,公公的骨灰存放处。
第二天:南翔
大概是考虑到我的心情,先生和我一起去南翔镇的檀园一游,说到南翔,一般在旅游手册上查到的都是古漪园、南翔小笼包、南翔双塔,檀园不是个很有名的景点,我也是从同事拍的照片上看到的。檀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当年文人墨客吟诗畅饮之所,毁于明清易代之际,于公元2011年恢复性重建。因为不是很有名,所以游人不多,园林与其它南方园林的风格相同,倒是有一处南翔人家有点儿意思,完整地展示了一个儿女双全的南翔人家的房屋格局和生活状态。二楼两侧分别为少爷房和小姐房,少爷卧室对面是书房,那桌子跟现在的老板桌差不多大,小姐房对面自然是绣房,放着绣花绷架。春光满园,花红柳绿,我们在各处拍照,镜头中的我,却少有笑容,我记得分明我是微笑着照的啊,照片中却看不到笑脸。
地图上看到有座报恩桥,是上海十大古桥之一,我们俩就想去看看,按照地图的指示,走啊走啊,却找不到那条通向报恩桥的路,回头去却又太远,没那个力气了,最后两人只好放弃,找到车站回父母的房子去。回到那里已经是五六点钟,到超市去买了一些蔬菜、牛奶、水果,回来准备晚饭,心情始终觉得很压抑,我明白了为什么今天——还有这段时间拍的照片都是一个模样,因为心中的悲伤实际上并没有消散,尽管表面上已经恢复平静,但心中的哀伤还是不免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根本无法掩饰。
第三天:
上午,弹了一会儿琴。钢琴上,放着父母金婚的合影。很久没有练琴,琴技已经生疏到只能弹一些简单的小曲子,即使如此,小曲子也没有一支是完全流利的,不过这比起母亲去世后好几个月我唱不出歌,弹不出一个音符已经强多了,曾经以为父亲走后把我的琴技一半带走了,母亲走后,把剩下的一半也带走了。时隔半年,我终于又可以弹琴了,虽然是最简单的儿童钢琴曲。父亲生前喜欢钢琴,这架钢琴就是搬家后为他新买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花了650块钱为我们姐妹买了一架处理的上海牌钢琴,那几乎花去他近半年的全部收入,而且那时候他和母亲还有外婆和弟妹要供养。父亲琴技不高,但常常会在钢琴上自娱自乐一番,等我们会弹琴后,他最喜欢听我们练琴,能在我们的琴声中酣然入睡,那架钢琴一直陪着我们,直到搬家时才把它卖掉,因为作为一个机械结构的乐器,过了这么多年,许多机件已经磨损,无法再修理。这架新琴买来后,父亲本来还想弹一弹,叔叔给他寄来了简单好听的曲谱,但他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无法看清那些小蝌蚪了。他剩下的乐趣就是听我弹琴。弹着那些小曲子,我回忆起父母在的时候他们听我弹琴的时候,似乎又听到他们轻轻的呵斥——弹慢一点儿,这么多错误,好好练练,不要图快。爸爸妈妈希望听到的不是我有着不少错音,貌似流利的弹奏,宁可听到的是我无错误、简单但准确表现的“表演”,这也是他们一生教育我做事的态度,把一件事情尽力做到最好,不是这件事结果最好,而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达到的最好。此刻,我弹着琴,看着照片中他们俩慈祥的笑脸,眼泪再也忍不住,一颗颗泪珠伴随着一个个音符一起落下。我一曲曲弹着,从各个曲谱中,选择父母生前最喜欢的曲子,也许他们在天堂会听到我弹的琴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59-782878.html
上一篇:
母亲的讣告下一篇:
通人性的仙客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