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导师和研究生队伍迅速状大,但导师的满意程度在大幅度下降。更有意思的是,研究生的满意程度也在下降。导师不满意研究生的浮躁,不潜心于学术;研究生不满意于自己承受的压力和迷茫的未来。
许多“名医”都先后给研究生教育把脉问诊,“洋医”最多,因为敢讲;“医官”也不少,因为权威。我是土得够可以的了,连博士后经历都在国内。虽然也曾短暂出国,但终归是蜻蜓点水。 不过,我想以我自己读研究生和指导研究生的经历,给年轻的研究生提一些忠告(主要是为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但不包括仅为学位读研的人)。
一、主动
中国的研究生大多是从小学开始一直读到硕士、博士。初中和高中教育开始,学习要完全听老师的话。大学教育还在继续“填鸭子”,启发式教育的说法更多是为了发表教学论文用的。这样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缺乏“主动意识”。然而,从事科研工作却需要有足够的主动性。 许多研究生抱怨导师指导太少,这其中不少是对导师的误解,因为许多导师更愿意给研究生留有空间。
有些研究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很主动,经常向导师汇报工作。的确,这是主动,但仍不是主动的全部涵义。虽然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导师的研究思路,如果仅限于此,只不过是“填鸭式”教育的继续。 研究生是否主动地去理解导师的研究思路?是否明确课题的创新之处?是否为了课题研究需要主动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是否在课题的进展中,主动地加入自己的思想? 在研究工作碰到困难时,是否积极地寻找对策?
如果研究生不是主动的,而在每周工作汇报或论文压力驱使下开展工作,再好的科研条件和创新的研究思路都会大打折扣。学会主动和积极地思考,是研究生要补的第一课。
(待续,如何主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