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 footprint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footprint 三个愿望——对别人好,对自己好,留下脚印

博文

关于作弊,有话要说

已有 3296 次阅读 2013-12-1 07:1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要说什么呢?要说:在中国,现在作弊如此地被容忍,是有其文化上的原因的。只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喊两句“我们要提倡诚信啊”,除了快乐快乐嘴之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首先,对“能力”的过分强调,给作弊的“给予方”提供滋养的温床。

一个学霸小朋友(姑且这么称呼你吧,虽然你肯定要否认),说她作为作弊者“偷”别人的东西,会觉得脸红,但是帮别人作弊还是心安的。大概是因为帮别人作弊并不能说明自己能力差。我检视一下自己,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初中的时候,我在一所子弟中学,学风要多烂有多烂。在这样一群人中,我在考试中是不需要用作弊来战胜别人的。有一次初三的时候生物考试,有一填空题是:血液中的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是“氧气”(学过生理学的不会不知道吧),因为这个空白有点长,很多小伙伴又搞混了“红细胞的作用”与“血液的作用”,于是认为答案是“氧气和养料”。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个答案正确,所以在闭卷考试中翻完一遍书后,这道题连翻书都没有翻,就写上答案交卷子了。我有个非常恶劣的的习惯,嗯,非常恶劣,就是即使早早做完题,也要拖到铃声响起再交卷子(关于拖延,我有一箩筐的话要说,就不在这里说了)。我坐在那里百无聊赖。监考的英语老师实在看不下去抄袭的人“回答正确”,而我没有抄袭却“回答不完整”,于是轻轻指了指那道填空题给我。我装作没看见,索性趴在桌子上睡觉。英语老师踢了我一脚,索性把交上的卷子放在我旁边(我们那个时候学风能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啊,不过那个英语老师,是我初中时代唯一喜欢的老师)。我继续睡大觉,等到铃声响起,我把卷子交给她,拿出生物书,用手轻轻指了指书上的原文,很耍酷地头也不回就走了……事后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优越感。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强调能力,过分强调结果的社会环境中。当作弊者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时,作弊的羞耻感就无影无踪了。只要“无能”还是一个比“狡诈”更伤人的字眼,作弊就永远是一种主流的行为方式。

 

其次,“因为人情作弊”≠宽容

宽容,是一个非常温暖,并且非常有正能量的字眼。宽容不仅仅代表一种人文环境,在很多很多时候,宽容本身是改正错误的最佳方式。因为宽容才会让你近距离接触“错误”。用民谚来解释叫做“失败乃成功之母”,既然是在科学网发文,就想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句话:正确的行为实际是基于对环境的模式识别,只有对错误宽容,才可能让“受训个体”充分识别“正确”和“错误”两种模式,才能形成最优化的行为模式。我自己在小的时候是不大有宽容的概念的,有的只是“追求完美”。只有后来,我健忘的特点彻底粉碎了我“追求完美”的梦想,才在别人的宽容中获取前进的动力,才以温暖的姿态为别人提供宽容。但是宽容的对象应该是失败的结果,而不是狡诈的行为方式。当社会上把为别人作弊提供方便等同于宽容的时候,也就给作弊穿上了“温暖”的外衣,带上了“正能量”的帽子。尽管杜绝作弊需要严厉的制度和钢铁一样的执行力,但是当这些惩戒措施在惩罚作弊的同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还在惩罚“宽容”,恐怕再严厉的措施也会被强大的道德洪流冲散。


对作弊的原因,还有很多更现实的解释,比如一考定终生的制度,晋级的压力等等。这里就不多废话了,因为说了也是白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8037-746106.html

上一篇:为什么越不想做的事情越要做?
下一篇:别拿高深当学问
收藏 IP: 58.101.161.*| 热度|

2 闵应骅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