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20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W2013

博文

我为什么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 精选

已有 249435 次阅读 2013-10-21 11: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院士增选

我为什么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

 

 

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通常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同样需要追求的还有优良学风和学术道德规范。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象屡屡发生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重温一个警示:科学道德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触碰。今年夏天我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我本人于915日向科学院数理学部实名举报(见附件1)。1013号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进行调查;1014日科学院进行了独立调查。至此该事件调查程序正式启动。1016日我向几位推荐人发了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件(见附件2)。

 

鉴于这篇论文涉嫌造假的事实的发现、披露与我本人作为院士候选人是平行进行的,有必要说明两个时间节点。201375日,Nat. Commun. 编辑部已经收到我课题组成员MCH文的789作者)撤销署名的请求;2013717日,数理学部院士候选人分组投票结果揭晓。其他事情经过见附件。

 

我一直在想,今天我们能容忍的学术造假的底线是什么?在没有测量过能谱的电镜照片上随手加上几十个点,声称在这些点做过能谱测量;从几块样品中拼凑出数据,说成是来自同一块样品;从一批弥散的数据点中有目的地选出若干点,删除其他点,声称数据是收敛的;等等。如果这样的事情“不算造假,那么要假到什么程度才叫造假?如果这种做研究的行为“不算什么,那么我们怎么指导学生?

 

我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是希望引起大家对科学道德的重视,并对这起涉嫌造假事件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学术不端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事情。

 

王牧

2013-10-21

 


 

1给中科院数理学部的实名举报信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会,

Z主任并各位老师,

 

优良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是一个成熟健康的科学研究环境的象征。我理解科学道德的底线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触碰的。现在我郑重向各位领导报告2013521闻海虎为通讯作者发表在 Nature Commun. (自然-通讯)上题为"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superconductivity in KxFe2-xSe2 and evidence for a new parent K2Fe7Se8" [Nat. Commun. 4:1897(2013)]一文涉嫌造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闻海虎在20128月底来我办公室商谈,要求与我合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钾铁硒材料中两相的化学成分。我让我课题组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级工程师M老师安排实验。此后半年中,M进行了数次电镜形貌测量;我的研究生CH进行了样品的能谱(微区化学成分)测量。他们三人在分别测量后,随即将原始实验数据拷贝给了闻海虎的学生。

 

我在201372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工作简报上看到了报道闻海虎工作发表的消息,MCH分列该文的第7、8、9作者。我随即询问了MCH。三人均告知从未参加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图片制作,甚至在投稿 Nature Commun. 之前,没有看过该投稿稿件。鉴此MCH三人以该文违反 Nature 系列刊物的投稿规则要求撤销署名。Nature Communication编辑部随后来信询问投稿细节,此时三人又从编辑来信中得知该文在投稿时留给编辑部的CH两人的email地址是伪造的。编辑同时询问是否对文章数据的真实性有疑问,MCH三人对比检查原始数据和已发表文章后,发现该文涉嫌造假(详情见下)。(此处省略69字的不便公开的内容)

 

闻海虎为通讯作者发表在2013521 Nature Commun. (自然-通讯)上的文章涉嫌造假的主要事实如下

 

(1)在从未进行过能谱测量的样品区域随手标上不同颜色的点,声称进行过化学成分测量

 

该文章声称在图4c (Fig.4c)标注的红点和蓝点处(共50个)分别做了微区化学成分测量。正文写到:“…we did the local analysis on 50 randomly selected specific points, marked by the red spots (on background) and blue spots (on the domains) in Fig. 4c…”该图图示也写到 “…the SEM image of the sample SFC in another region. The red spots and blue spots mark the positions where the local compositions are analyzed但是,这些都不是事实!  

 

 

事实是: 这幅图是在10.0 千伏下得到的高分辨背散射电子图像,而在测量微区化学成分的EDS 状态下根本无法得到这么高的空间分辨率。M确认拍摄该照片时并没有做该样品的EDS微区化学成分测量。图4c中标注的25个红点和25个蓝点涉嫌伪造。

   

(2)肢解、变造数据,并谎称图4d上所有数据来自同一样品

 

该文章声称:图4d (Fig.4d)所有点都来自同一样品,并且就是Fig.4c中标出的50个点。但是, 这不是事实, 而且图4d (Fig.4d)还涉嫌变造数据。

 

事实是: 在该图的50个数据点中,48个数据点来源于至少45个样品,并且2个数据点没有出处。在这些样品中没有一个样品上测量过50个数据点。而且,所测样品中大量弥散的原始实验数据涉嫌被有意图地删除(例如,样品I共测42个点,被删除13个点;样品III共测量了24个点,被删除了16个点)。闻海虎在这样处理变造数据后,推论出文中的结论:“…Interestingly, the data are rather converged and fall into mainly two groups, one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about K0.68Fe1.78Se2 and another one around K0.8Fe1.63Se2 

 

(3)编造数据间的关联 

该文章中图4c高分辨背散射电子图像)和图4d(微区成分分析统计)之间根本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该文章讨论的对应关联(见论文第4页)是编造的。

 

4MCH三人在2012年下半年分几次为闻海虎等测量了样品的SEM图像和EDS微区化学成分测量。其中,M测量了样品的SEM图像,CH进行了EDS微区化学成分测量。除提供SEM图像的原始实验数据以及EDS实验测量的所有原始数据外,三人没有参与过数据处理讨论和插图制备。在该文章显示的投稿日期即2013122号之前,MCH没有被告知投稿之事,该论文投稿时留给编辑部的CH两人的邮箱是编造的,他们两人没有也不可能 xxxxx@nju.edu.cn yyyy@nju.edu.cn的邮箱(因为 @nju.edu.cn只有南大教职工才能注册)(此处xxxxx yyyy为隐去内容)。

 

我恳请数理学部常委会直接组织调查此事。事实上该事件在技术层面上是清晰的,只需要澄清几个问题:

 

(1) 是谁在实验测量的原始SEM高分辨图像上编造了25个红点和25个蓝点,进而构造出该文的图4c (Fig.4c)?

 

(2) 是谁从45个样品的EDS原始实验测量数据中有意图地选取数据点,进而构造出该文的图4d (Fig.4d),并声称其来自同一个样品?

 

(3) 文中称每个样品均随机选择50个点进行化学成分测量。哪个样品测量过50个点?

 

(4)  是谁在该文章的第四页编造了图4c高分辨背散射电子图像)和图4d(微区成分分析统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这个事件中,有一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对青年研究群体,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用严谨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实验数据,坚持真理, 守住科研的道德底线。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假使我们听之任之,或者以种种理由护短、庇护,其后果是在一批青年学生和教师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让他们误认为实验数据是可以随意添加和改动;误认为发生这样的事件后,当事人不仅不会受到惩处,还能进入我们国家的最高学术领导人的队伍。如果这样,我们国家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建设的严谨学风和科研道德规范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我郑重保证上述提及事项均是事实,并有大量原始数据和证据备查。(此处隐去31字不便公开的内容)。

 

当我写完这封信时,我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南京大学是我学习工作了三十年的地方,我不希望这件丑事在公众中传播,让南京大学的公众形象受损;但另外一方面,科学的尊严和数据的严肃性是必须要维护的,青年学生和教师必须要学会对科学数据的敬畏和尊重,科学道德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鉴此,我郑重向数理学部常委会报告此事,恳请委员会组织调查并维护学术界的公正。

 

顺致崇高敬意。

 

王 牧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Tel: 138xxxxxxxx

2013年9月13日

 

 


附2: 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

  

尊敬的XXX先生,

 

您好。鉴于今年夏天发现的发生在南京大学的学术不端事件,我于有效举报日期结束前,在9 月15 日向科学院数理学部实名举报了以闻海虎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的事实(见附件)。选择“实名举报”,我清楚地知道这也将终止了我本人的院士增选进程,但仔细研究增选细则感觉在目前机制里没有明确的自我终止程序。现在该举报已被正式受理,并已开展了调查,一切都已按正常程序进行。您是我的推荐人,因此我现写信向您申明我退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并恳请先生向学部报告。

 

衷心感谢先生多年来对我的关心、爱护和指导,特别是将宝贵的推荐名额留给我。非常遗憾这个名额浪费了。但是我坚信科学道德的底线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触碰的。优良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是一个成熟健康的科学研究环境的象征,这样的优良环境的实现不是没有代价的。与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我无怨无悔。

 

再次感谢先生多年来的理解和支持。我会以我的方式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贡献。

 

即颂秋安。

 

王牧

2013-10-16

 

 

 

 


 

 



院士话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9442-734672.html


下一篇:这样的事情还不涉嫌学术造假吗?
收藏 IP: 180.99.32.*| 热度|

452 王振亭 吴明卫 喻海良 吕喆 魏东平 陈楷翰 王春艳 王涛 杨正瓴 盛耀彬 徐晓 冯珞 许培扬 李志俊 彭渤 鲍海飞 张红 杨海涛 张其威 李天成 闫佐 谢强 齐国臣 薛宇 马红孺 李彦灼 杨玉鹏 朱志敏 孟永涛 刘洋 孔梅 刘勇华 杨辉 徐军 郝维昌 吉宗祥 谭德志 董洪光 于玉国 许浚远 李贤伟 张海霞 张国庆 蔡小宁 郭强 王健玲 赵学良 李振乾 张晶 白小川 朱永青 徐大彬 吴耿 曹贺贺 张钫 黄华军 郭韬 焦爱权 熊李虎 黄永灿 苏光松 郑晨 季斌 杨旭华 孙天任 张鹏举 林松清 张明 王术宽 杨连新 刘宇 张乾兵 张忆文 贺鹏 林怀俊 张培 郭现伟 沈斌 李学宽 贺宪飞 高建国 余海涛 闵应骅 蔡志全 吴涛 杨秀峰 赵美娣 易敏 彭思龙 雷海鹏 冯龙 刘怀举 钱玉忠 周真明 乔中东 曾海波 姜宏斌 孙捷 贺建辉 胡传圣 朱江峰 魏武 刘俊生 李宁 段庆伟 朱朝东 陈进斌 薛海斌 任磊 常春 侯高垒 孙瑜隆 黄仁勇 孙东科 郭嘉琳 彭雷 石磊 陈冬生 梁智鹏 刘全慧 秦斌杰 董全 周夕淋 王晔 张士伟 王坤鹏 王继成 王志坚 贺乐 郭向云 李土荣 武夷山 唐胜球 褚昭明 徐建良 夏波 李琨琨 王淳 陶涛 方唯硕 吕德官 何宏 黄龙 陶立 张振兴 屈哲 宁笔 江一峰 王启云 王智文 耿小昭 刘伟 苏金亚 归明月 柳海涛 刘军胜 叶亚进 施安路 陈钊 林树海 郑新奇 林中祥 曾葆青 苏德辰 杨全军 吴军 高虹 陈永金 许承明 李文俊 张凌 赵凤光 胡新根 卢松冲 徐耀 张大林 郭艳军 郭彦洲 徐坚 叶浩 何学锋 赵波 戴德昌 曹聪 王春 柳顺义 盛弘强 毛进 陆家海 黄林 叶春浓 马春旺 王伟华 支海美 王晨光 张鑫 张德元 符荣鑫 申士杰 张震 李洋 王秀萍 秦伟 何龙 张相军 刘晓锋 梁大成 何岸飞 周可真 陈希章 李西阳 孟庆阳 余洪波 赵龙岩 法文哲 黄天明 余世锋 赖世力 韩涛 冯永忠 黄焕平 严少华 侯伟 田丰 廖晓琳 韦玉程 徐世文 郭永亮 刘立 吕洪波 翟远征 王国强 罗勤民 王彦斌 程智 赵嘉喜 刘永椿 张新功 刘荣进 水迎波 黄寿光 袁永强 吴昊 杨占海 曹俊兴 管政兵 刘波 王加升 郭胜锋 吴宝俊 吴明火 宁磊 曹裕 程起群 郑小康 陈先华 徐索文 罗德海 保丽霞 郭朝鹏 肖华 王君礼 李世晋 郑春雷 张珑 吴旭峰 王恪铭 陆巍 亓欣波 蒙鹏 王国伟 赵聿晴 陈铁喜 柳林涛 董彬 王科范 戎可 朱建裕 赵福垚 范建明 闫相相 刘玉仙 徐鑫 周向进 滕元君 王兰辉 赵保明 刘明 李阔 金小伟 刘光银 丁邦平 王明强 刘广明 刘波 李斌 万仁甫 周涛 邢志忠 宋泽阳 王华夏 刘淼 毛培宏 李世辉 郭保华 康俊雨 徐福桥 单睿智 范武 巫生茂 陈理 简美鹏 刘学武 张星 蔡庆华 陈一良 孙宝玺 袁圳伟 董侠 关法春 童调生 肖鑫鑫 王志伟 李强 肖勇山 付小军 郭宁 张卫 张志强 陈波 郑强 崔锦华 crossludo JIANHUN lbjman biofans zhangcz07 zhouguanghui laochen76 xchen haoye spider qiudy zzxjw jsgygh1984 baokui2203 trtr3939 zzzddd ljxm fumingxu Jemmay luyouwen cloud020 decipherer adai110 uneyecat ncepuztf xuqingzheng xqhuang daxiaotu2011 AQ_Bio_Z ttee1 qqlisten sally208 worldness NTSQZ songshu123 crossing SkyHuo Zjinney Wiliam GW88 ddsers zhenjia neilchau zhuhong cqulpd biface sinoyh yndong chemphile victorrain wliming ymytm zwjkwzbianji dyongliang lureed JellyWang yaflinski dangping xuexiyanjiu sandstorm linzhi scan606 cgxing jocelyn seeker99 klmopq yunmu dongxuanmin sdczw4489 wentaozhu mbnl huhuhu majimacao cmhuang hengy dating ZGK2014 hwbcg215 smartglass lxy2011 gaopeng0537 s11s alas123 newtel fenjunlove freeeedoooom woodzen ohlucifer woshiyigeh qznuliws aliala zhagq thinpig luarabee shawn2008 sheath xiexmbs brucexp ab20063530 wangxysdu bill103 chenhuansheng xiaoyu8 Majorite zcphenix feidman hdbys silentyf suton 心静如水 huazai2068 bjpdoc XCL123 xiaoning0224 vicizizi ljweng2008 cysseufly htli rlxahz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