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偶尔读了“无奈之举:亮出基金申请和评审,接受同行建议与挑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40&do=blog&id=720110),很受启发。就我所了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青年等项目来说,基金申请书的数量极其大,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工作人员甚至将申请人的SCI论文一一核实,列出来供二审专家会审时参考,可以想像一下这是多大的工作量。但对于一审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工作人员和二审评审专家不太可能有时间一一评估。但我个人认为,有些一审评审意见的确是非常不公正。“无奈之举:亮出基金申请和评审,接受同行建议与挑战”这个博客,对于改进评审机制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方式,也希望有可能与我评审的论文或者申请书的作者进行公开讨论,当然也希望我与我的论文或者申请书的评审人有公开讨论的机会。
我认为,我们的评审过程不单独是选择优秀的申请书,同时也应该对于那些存在明显问题的申请书提出恬当的意见,以提高申请人的科研水平。如果评审意见中主要是对科学问题的不同见解,应当鼓励;但如果是明显的不公正的“判决”,不但起不到提高申请人科研水平的作用,还会导致申请人对评审机制的负面评价。
就目前的工作量来看,对于一份申请书,国家基金委可能只能做出“同意资助”和“不同意资助”两个意见,不太可能像文章评审那样给修改的机会。但可以考虑给申请人申诉和反驳的机会。比如,申请人可以就某一个评审意见进行答复,软件会自动将该意见发送到相关评审人,评审人可以选择不回复,但评审人仔细阅读之后,或许会发现,申请人的答复是有道理的,这对提高评审人的评审水平和科研水平也是有帮助的。
目前有些开源期刊允许审稿人在递交评审意见时选择实名,在文章发表时公开评审人的名字,甚至可以选择公开评审过程。只要有这个机会,我通常会选择实名。我非常赞同在评审结束之后,将整个评审过程公开化。这就要求评审人要非常公正,对于自己提出的反驳意见要有根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