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墨烯的发现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
图1 石墨烯由碳原子形成的原子尺寸蜂巢晶体结构
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
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styaNovoselov),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本质上,石墨烯是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平面石墨。
按照这说法,自从20世纪初,X射线晶体学的创立以来,科学家就已经开始接触到石墨烯了。
1918年,V.Kohlschütter 和 P. Haenni详细地描述了石墨氧化物纸的性质(graphiteoxide paper)。
1948年,G.Ruess 和 F. Vogt发表了最早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少层石墨烯(层数在3层至10层之间的石墨烯)图像。
关于石墨烯的制造与发现,最初,科学家试着使用化学剥离法(chemicalexfoliation method)来制造石墨烯。
他们将大原子或大分子嵌入石墨,得到石墨层间化合物。在其三维结构中,每一层石墨可以被视为单层石墨烯。经过化学反应处理,除去嵌入的大原子或大分子后,会得到一堆石墨烯烂泥。由于难以分析与控制这堆烂泥的物理性质,科学家并没有继续这方面研究。
还有一些科学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石墨烯薄膜外延生长(epitaxial growth)于各种各样基板(substrate),但初期品质并不优良。
于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和俄国切尔诺戈洛夫卡微电子理工学院(Institute for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的两组物理团队共同合作,首先分离出单独石墨烯平面。海姆和团队成员偶然地发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他们将石墨片放置在塑料胶带中,折叠胶带粘住石墨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薄片也随之一分为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样品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他们制得了石墨烯。
于2005年,同样曼彻斯特大学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证实石墨烯的准粒子(quasiparticle)是无质量迪拉克费米子(Dirac fermion)。类似这样的发现引起一股研究石墨烯的热潮。
现在,众所皆知,每当石墨被刮磨时,像用铅笔画线时,就会有微小石墨烯碎片被制成,同时也会产生一大堆残渣。在2004/05年以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些残渣碎片有什么用处,因此,石墨烯的发现应该归功于海姆团队,他们为固体物理学发掘了一颗闪亮的新星。
一块石墨, 一个石墨烯晶体管和一个胶带。于2010年在斯德哥尔摩市被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捐赠给诺贝尔博物馆。
(资料来源:《走进材料科学》, Cahn,R.W.著,杨柯等译,化学工业出版,2008及网络)
辅助阅读:”石墨烯”摘诺奖,让俺意外有三(徐坚博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