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58325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ry5832518

博文

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

已有 8009 次阅读 2013-4-23 08:19 |个人分类:读书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幸福, 如何, 刺激

  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段距离

                                                 -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柯维漫步夏威夷,偶然的一本书掀开了他的人生崭新的一页,书中这样写道:“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段距离。”他带着这句话,成就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奇书,更成就了千千万万读过这本书的人。

  实验室过柱子的生活实在有些枯燥,闲来无事便利用点板和加展开剂以外的空余时间看看书。于是便读起了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说实话,成功学的书和文章我看得不少,这类书总是大差不差地都是在讨论如何左右逢源,如何利用时间,如何利用个人以及人际交往间的技巧,而从书名上看,这本书显然带有一股成功味儿,所以一开始我头脑里便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定位,可是真正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我判断失误了。这本书不是在探讨成功学,而是一本探讨人如何逐渐走向成熟的书,其中的观点深刻经典,很多言语都触动了我的内心,引发了我的思考。而这次主观判断错误的经历,也提醒了我对于新接触的事物,要尽量避免经验判断,否则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写这篇文章,并非是刻意地为了锻炼写作能力去写什么,也不是去推销这本书,而是由于我从这本书里得到了太多收获,实在是情不自禁便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下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成长。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柯维提出人的发展过程是由依赖期,独立期,进而到互赖期。柯维认为,若想取得个人领域的成功,即进入独立期,需要养成三个习惯,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但是个人领域的成功并不代表最终的成功,在个人领域之上,还有公共领域,只有具有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绩效三个习惯的人才能达到公共领域的成功,以上六个习惯再加上不断更新,便构成了柯维的整个理论体系,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很难从字面意思上清晰透彻的理解柯维的观点和理论,倘若有人偶然看过我写的感悟,我诚恳地向各位推荐去读一读这本书,小木虫上就有电子版下载,我相信这本书能给各位的生活事业带来全新的一面。

  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段距离”。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刺激与回应的含义,而这句话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利用那段距离。那么,什么是距离?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既然难以回答,那么我认为我们不妨进行模糊处理,在不妨碍进一步理解的情况下暂时忽略掉这个问题。难以定义的距离不不会影响作者想告诉我们的这一个事实:其实,我们在自己对事物的回应上是可以进行把握的。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任凭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去做出基于自己经验的回应,而不能客观地去回应一个事实或者说正确的按照原则去回应一个事实。所谓原则就是亘古不变的自然真理,比如诚信、善良、有责任感等。柯维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在我认真体会了这句话后,我摆脱了以往经验与情绪的影响,我发现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与控制感,我感受到基于原则的巨大力量,这是我从来都未有过的感受。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自己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进行了反省。我突然发现很多长久以来困顿我的行为都是来自于自己以前的不好的经历或者不正确的教导,而我长期以来把这些经历和教导形成的不良主观经验作为我对事物进行回应的准则,而更为严重的是,我始终认为自己的主观想法是对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们的正确性,而只是去埋怨外来刺激是错误的,这就像柯维所说的,我们抱着旧有的地图对新来的外在世界进行反应,而从来不去怀疑地图的对错,所以我们对外在世界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

   比如,我从小便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见到权威的人士以及在公共场合会感到压力和紧张,我想很多人都和我有着一样的困惑。在后来的生活中我读过了许多关于善用大脑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善用大脑高效学习》中理论让感触颇深,我了解到压力和紧张会使人将主要精力放到人的主要负责战斗或者逃跑的低级脑,而极大地减少从事高级脑的思考工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高度紧张时会做出过激反应或者心里一直在想快点结束,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了,你越是紧张,越表现不好,周而复始,直到你崩溃或者最终逃离。柯维的这句话让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纸上以以终为始的方法写下了我的原则:对于老板和权威人士不再有地位低微的感觉,改之以平等的心态,谦虚的行为应对。之后我在碰到类似问题上便不再让主观感觉去操控我,而是通过自己制定的原则来把握对刺激的回应。后来,效果显著。我碰见了我毕业设计的小老板,以前我见了他都是很紧张,很不舒服,这次我突然发现,尽管我的行为依然表现得很谦虚,但是我却一点没有紧张感了,心里感觉很平等,没有紧张便不会影响我大脑的思考与判断,而这将会给我未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益处。

找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我极度高兴,在许多方面利用这个方法取得了效果。随后,我便给老妈打了电话,把这本书介绍给了她,还把自己掌握的方法告诉了她。起初,老妈是怀着怀疑的态度听的,毕竟她已经57岁了,而且是中老年女坦克系列人物,从我记事以来,就几乎没见过老妈7点以后起床,除非喝的烂醉,基本上都是5.6点,所以也给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6点自动起床,闹钟都省了,有时候,看着舍友天天一觉睡到910点,我却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我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哀了。言归正传,老妈听我讲着讲着,突然就灵光一闪了一样,大呼正确。老妈老爸从小过着苦日子,尤其爱自己的两个孩子,我姐姐和我,所以十分溺爱,导致了我们许多不良的习惯。而到底为什么溺爱,老妈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也说不清。后来在不断地交流中,老妈说就是因为自己从小过得太穷太苦了的这种经历,导致她认为让孩子天天玩,天天吃,不干家务就是对孩子好。这时候,我瞬间感觉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便向妈妈指出,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她对距离的把握是从自己的过去主观经验上而来的,而不是从正确的自然原则—你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责任,从而让他在未来社会中能够站得住脚—去作出回应。知道了问题后,老妈十分高兴。很快,我们家便开始了七个习惯读书浪潮,中老年的老爸老妈已经开始狂补充知识来改善自己,我自己也感到很自豪,觉得学习有助于老爸老妈开动大脑,防止老年病,哈哈。

最近,我一直吵吵着要看心理医生,原因很简单,我发现自己有强烈的哥哥控。我有一个哥哥特别疼我,对我极好,总是很照顾我,同时我也相当重视我的哥哥,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我发现我自己一旦看见有人跟哥哥关系特好,比如他女朋友、他的客户等等,我就发自内心的不爽,而且总是发脾气,这更像个小女生做出的事吧。不过我还是要承认我的的确确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只有承认了问题才能集中精力去解决,否则我只会在肯不肯承认这个问题上白白地浪费自己的脑力与时间。经过仔细思考,我发现我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从小家长溺爱占有欲过强而不懂得分享以及在情感上对哥哥的依赖导致的,我一碰见这种情况便从以往的经验作出回应,而不是认真地思考。读了这本书,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凡事以哥哥的幸福为原则,不以自己主观的想法和判断左右自己的情绪,避免产生对抗情绪和行为。通过这个原则,我理智了许多,不再让主观经验控制的我平和了许多,感觉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没有完全摆脱,但是这个原则让我感觉到我找到了真正想要的—那就是哥哥幸福快乐,而不是自己的一种自私。我相信和自己具有相同经历的人绝非少数,因为我们90这一代人在生活环境上是比较特别的一代,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给和我具有相同困惑的人带来一点启发。

这句话也让我思考了很多,有时候对于一个问题,我是否完全从主观经验出发,而没有进行原则性的把握?在同一级里面,我是学习以及各种比赛实践经历比较多的,而且相对而言都比较成功,所以我有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经验十分正确。许多次在面临问题时,我都会凭借以往的经验直接作出回应,而不去把握事情的整个方向,从而产生偏执的看法,意见不合时甚至发生争吵。后来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在面对学术性问题时,不从主观经验出发,而是从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之后,再结合以往经验作出回应。这对我未来的科研生活有很大的启发,懂得越多便越自负,觉得自己以往的经验最为正确。可是,世界在变化,科学在发展,就连统治物理界几百年的牛顿三定律都不完善,我们有什么资格认为自己区区不足百年人生里接受的那点知识能够正确无误?这值得我深思。

   “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段距离。”感谢柯维,为我掀开了新的一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3845-683060.html

上一篇:通过毕业设计得出的感悟与想法-一名化学本科生的对实验的思考
收藏 IP: 60.216.2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