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gw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ngwk

博文

南极大陆的“拾荒者”

已有 4969 次阅读 2012-11-11 16:31 |个人分类:未来旅行|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天文, 陨石, 南极大陆

        本文又一次以李晓这个研究生为主角,再一次出现在于有关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只是这次构造的情节更脱离了现实,算是为今年的脱光节献礼吧。

       


         在帝国高等师范学院的天体物理综合研究室,宗教授正在介绍最新的发现,十五年前发现的HD40307存在一个“超级地球”的观点(2012年11月8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刚刚被中华理工学院的廖教授证实确实存在高等文明。廖教授根据他们探测到的射电信号以及该星球的碳含量最终认为该文明的“人”也在向广袤的宇宙发射交流信号,试图找到与他们一样存在于浩渺宇宙中的同类。


         宗教授介绍完发现后示意廖教授做下补充,作为国际行星与地外文明委员会主席的廖教授说,“我私下和宗教授讨论了一下,决定派遣我们两人共同培养的研究生李晓到南极大陆去开展观测以及寻找陨石的任务。从破译的射电信号上,他们—超级地球的高级文明—说曾向地球方向发射了六十颗带有信息的陨石,该陨石上可能有提高人类文明的信息。如果能找到这些陨石,那我们现在人类面临的核聚变可控以及飞出太阳系就大有希望了。”


         李晓,作为一个在中华理工学院和帝国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培养了五年的研究生,在过去的五年中只有一些零碎的工作发表,而对于要求严格的博士学位资格来说这两所学校在天体物理与天文学方面,过去的八年时间也只有两个学生拿到了学位,一个是六年前发现类太阳震荡的铭基博士和读了十年博士研究生的胡家村先生。而李晓,虽然作为帝国科技大学最优秀的高材生进入了研究生培养,可离毕业要求还仍然很远。


          中华理工学院和帝国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培养资格上明确说明,任何一个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有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突出贡献,否则只能有肄业证明和可能的硕士学位。 这五年来,李晓勤勤恳恳,从来没有少做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仍然没有特别突出的发现。即使这样勤恳工作五十年,最后也只能拿到硕士学位。


          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宗教授和廖教授来送行了,引人注目的是帝国总理也来为他们送行。胡总理殷切关心他到南极大陆之后的工作,希望他能为自己也能为国家的未来做出重大发现。


          就这样,李晓正式踏上了第44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经过一个半月的长途跋涉,李晓终于看到了白皑皑的大陆。那里有着企鹅也有着大型的观测设备,“千米块”,“八十米”光学镜以及“1000m"全自动射电望远镜等等。


            作为高师和理工的学生,他有权利自己开始科学研究,这些观测站也有义务保证他的后勤,因为每一个帝国高等师范和中华理工的联合培养生都有一个总理通行证。他从昆仑站取得了一台核雪地拖拉机,毕竟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初到南极大陆驾驶直升机还有有些危险的。这样,他就开始了自己寻找陨石的任务。


         前三天,他找到了一颗陨石,可是在他带回昆仑站检测时发现这个陨石只是来自柯伊伯带的小行星,价值不大。头顶阳光晃眼,等到第七日的时候,他遇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赵心蓝姑娘,一个华裔,高挑的个子,修长的身材,迷人的娃娃脸,说起汉语磕磕绊绊,中间还要夹杂着英语。李晓直接跟她用英语聊了起来,其实这样交流更通畅些。交流中发现,原来心蓝姑娘也是来做研究工作的,这姑娘是做南极冰川演化方向的,却有一个喜欢工作之余寻找陨石的爱好。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又冰冷的大陆,能遇到一个人且又是一个异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值得庆贺的。


         上帝在七天只能创造了世界,而李晓在第八天零点的时候还没有找到第一块需要的陨石。李晓开始想念他在国内的生活,多少可以和人交流,也可以和未婚妻逛街,游玩;到了这样一个满世界都是白色、又看不见生物的国度,外向的李晓甚是觉得憋屈。这样的惨淡生活又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中他驾驶着核动力拖拉机行驶了近万公里的冰雪路,可仍然没有发现任何东西。他曾几次想要报告给宗博士—一个在双星以及行星演化方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教授—想要回去的念头,什么为人类文明做贡献,什么这个星球上最有价值的博士学位,他真的不想要了。这五年来的苦行僧生活他真的怕了,他现在觉得回去跟未婚妻结婚,到一个小城安逸的生活下半辈子才是最重要最幸福的生活。期间唯一让他有点欣慰的是胡总理打过来电话询问了下他的情况,希望他克服自己低落的情绪,沉着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时间又过了两个月,太阳的高度越来越低,再有两个月就是南极的极夜,那时如果还没有找到需要的陨石的话,只能在漫漫的极夜中度过五个月。李晓的未婚妻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来,还要在那里呆多久。李晓说自己也不知道,或许明天,或许几年吧。未婚妻开始哭泣,她对李晓说,自己特别后悔跟他订婚,一直以来说拿到博士学位就要结婚,可订婚都三年了,博士都读了五年了,却还没有看到博士学位的影子。要是当初读一个简单点的博士学位该多好,我们的孩子现在都有了,我今年已经二十八了,身边的人都开始用另一种眼神看我了。如果再过三个月你回不来,那我们就离婚吧。


           那晚,李晓心里很难过。他从来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糟糕,看来真的应了那些年的流言“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前半段。难过总是有的,可时间如斯,不舍昼夜。在极夜到来的前一个月,李晓又搜索了近八万平方公里的雪地,可除了普通的陨石外仍没能发现新的陨石。


          李晓未婚妻打电话后的第三个月,极夜已经到来,此时已经只能呆在昆仑站里过冬。李晓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已经与亲家分清了关系。看来自己果然没有看错刘依依,一个对自己言论特别信守的人,从来不会无中生有。李晓问父亲她现在怎么样,父亲告诉他下个星期二就要结婚了,据说那孩子是个白手起家长得帅气的大企业家。挂完电话李晓哭了,他真的不明白这么多年到底为什么。一个几年感情的结束,结束在这漫漫的黑夜中;一个还不曾有的开始,开始在这人迹罕至的大陆。


          2028年6月22日,南半球的冬至日,当晚,李晓出来看看夜空,居然是很美的极光,远比北极光更漂亮。突然,站内的人员把李晓喊进来,说美国的南极点考察站发生巨大的内陆卷风,需要他们的帮助。站上的十五个人中,只有突然发病的王副站长有驾驶直升机的经验。如果开核动力拖拉机过去,恐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李晓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要驾驶武装加强版直升机去营救美国受难的考察员。尽管很多人劝导,可对于一个已经什么都没有,失落到极点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李晓第一次驾驶直升机是在读研究生第二年训练过,用来以备突发事件。而对于又是极夜的条件这么苛刻的南极大陆还是特别危险的。李晓在驾驶直升机刚上升时,摇摇晃晃,显得有些坠落的迹象,好在对于一个高素质、具有潜在的世界优秀科学家来说,只要熟悉了流程就行了。地面人员看着他驾驶着“黑雄”号直升机稳稳地飞向了南极点站。


         李晓到了南极点的时候,风力有些减弱,美国考察员陆续上来,这时,他又一次看到了赵心蓝。她不是说极夜前就要回美国的吗?怎么还没走。由于美国考察员也有一些病员,所以直升机恰恰装不下一个人员。到底谁不走,赵心蓝铁了心的要自己最后才走。而李晓也不敢延误时间,快速地带人员离开了南极点。


       等李晓再次到达南极点的时候风力已经开始变大,赵心蓝快速上机,然后他们开始飞向昆仑站。途中,一股强大的风掀了一下直升机,好在李晓控制住了飞机的下沉,刚刚稳住的时候,又一股强风夹杂着冰块不停地打击机身和螺旋桨。在抗争了十分钟后,李晓命令赵心蓝准备跳机,而漫漫的雪原,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谁都不清楚。在他们纵身跳机后,直升机在他们不远处坠落,他们两个面对面笑了,随后,大家又长长的叹了口气。


       “你怎么没有回美国”,李晓问。


        “听预报说今年南极光活动很强,想看看,我在挪威和阿拉斯加见过北极光,可没见过南极光。”,赵心蓝笑着说。


        “这次看到了吧,so beautiful, but so awful,”李晓认真的说。


        “sometimes something worth to do, and I believe that we can survive!"


         李晓见过姑娘,不过真没有见过像007里面那样坚强的女博士,可现在的境遇却更像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的场景,不同的是他们不是恋人呢;幸运的是,他们外套是航空服。到底多长时间能够救援这才是个问题。


       李晓望着美丽的极光夜,突然想起了宗教授让他看过的AST3的星图,靠着这些星图他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地理坐标。然后李晓拉起赵心蓝开始朝着计算的方向走去,这里,离昆仑站还有八十五公里。如果幸运的话,他们可以活着走到昆仑站。


        可李晓实在是太累了,他们每个小时只能走三公里。这样算来,经过一天才能回到昆仑站。八个小时之后,李晓实在是走不动了,突然摔倒在地上,赵心蓝扶住他,开始拖他,可李晓实在是太累了。


          就在李晓再次倒在地上的时候,赵心蓝看见他倒地的前方有十一个闪光的点组成的心形,顺着这些心形放大,可以看到远处还有一些。赵心蓝跑过去拿出来让李晓看看,李晓突然激动的气喘吁吁的说,“陨石,这不同于此前我找到的那些。”一激动,李晓晕了过去。


 


          等李晓醒来时看到了周围的站员,有中国人,有美国人。他明白是他们把他救回来了,赵心蓝笑嘻嘻地跟他说,“你看这是什么?”手里捏着一颗陨石。就是那晚他们看到的陨石。


          等李晓精神回复后,在炫美的极光夜中,他和赵心蓝再次出发找陨石去了。他们这次,一共带来了四十九颗陨石,加上先前的十一颗,一共是六十颗。也就是宗教授和廖教授希望他找到的数目。


            李晓在昆仑站做了简短的检测,确认这就是需要的那些。而赵心蓝过了几天也随着美国科考员趁着夜色回南极点站了。


         


            2028年8月30日,太阳从地平线上冒出了头,随后又沉了下去。我国的第一架从中山站飞来的大型运输机接走了李晓。


            2028年12月25日,李晓的博士论文圆满答辩完成,这是帝国高等师范学院和中华理工学院最短时间培养的博士生。他所做的成就会对人类有何贡献,只能等到后人才晓得。


           2029年1月1日,李晓收到了一份来自哈佛大学的信,上面画着十一颗陨石组成的心。


          2029年2月14日,李晓站在哈佛大学的门口,手捧十一支玫瑰,给赵心蓝打电话,“你在哪里?我在哈佛”


           2029年2月14日,赵心蓝站在帝国高等师范学院天体物理综合实验室的门口,回李晓,“我在帝国高等师院”。


 


           宗教授和廖教授在解析了五十九颗陨石后,在第六十颗上发现,“只有最努力最幸运的人才能得到这些陨石,送给你,可爱的地球人!”。汉语!


          


              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7149-631422.html

上一篇:多文件下多个文件的解压Linux系统
收藏 IP: 219.142.99.*| 热度|

3 吕洪波 高程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