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催人老,童年几回眸:六一感想
已有 5543 次阅读
2012-6-1 16:3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青年, 成熟, 两面派, 同学的妈妈, 不想长大
今天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年年都会有,但着实感受不到这个节日的存在。显然,自己已经不再童年N多年。但是只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童年,大多数人还是会产生想回到小时候的想法。难怪SHE的《不想长大》写得如此撩人,小时候,多么天真无邪的日子哟!真是岁月催人老,童年几回眸。
倒不是嫌弃自己年纪大了,只是特别感叹,曾经儿时的天真幻想早已被岁月消磨得面目全非。如今猛然回头,发现童年的那一份纯真、美好和深情,也伴着无情岁月的流逝,正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我们发生了什么?自从脱离童年,经历少年、青年再进入社会,我们正从少小无猜、天真烂漫的梦想家逐渐演变成老谋深算、圆滑世故的两面派,由生活的梦想家成长为生活的表演者,多了几分成熟和伪装,少了几分真实。只是,与儿时的天真无邪相比,长大后的深沉与伪装令生活有多么疲惫无趣。
难道是因为变得太成熟了?小屁孩,不懂事,这是小时候妈妈挂在嘴边的话。年纪小的人,因为涉世不深,待人处事方面表现得比较稚嫩,但却非常真实。相反,那些过早进入社会人际圈子里混的人,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成熟圆滑得多。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的妈妈评价我非常成熟,说她的孩子就显得不是那么成熟。当时我还真不清楚这个“成熟”是个什么级别的评价,是好还是不好呢?我现在想,她那时认为我的成熟指的应该就是我做事比较靠谱,属于那种做事让人放心的类型。但所谓的“成熟”,也不排除含有另外一种意思——为人处世表现得有些“老道”。至于这个“老道”究竟包含些什么,怎么评价,见仁见智。
不过生活中最典型的成熟应该是那种善于伪装的“隐藏”。不难发现,不管在企业还是科研机构,任何有人际交往的角落,总会冒出很多“隐藏很深的人”。你一直以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实际上还会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性格或方式在另外一个环境中表现出来,相比在你面前留下的表面印象,其背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往往会令你大吃一惊。比如,我出差曾遇到这样一位同学。他习惯于沉默寡言,做事比较胆小,好像表现出不太自信的一面,给人的印象就是腼腆、斯文,不爱说话,别人咋呼的时候他安静地呆在一边。然而,这样你能说他没有思考吗,没有想法吗,错了,他想的远远比你认为他想的要多得多。我后来就发现,他在网络上格外活跃,而且比任何曾经咋呼的其他人都要活蹦乱跳得多——每天更新动态,发表既有深度又有哲理的微博,留言大胆、俏皮而直接。总之,网络上的表现使他看起来像换了一个人,新颖的风格完全颠覆你之前的对他的认识。对于这样的人(或许现实中也并不是刻意隐藏,只是不屑于表露),在短时间内仅仅通过外在行为很难看不出其内心真实的一面。
呃,这不就是动物世界里的表现吗?在自然世界里,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动物都具有天然伪装的本领,一方面用以迷惑并捕获它的天敌,另一方面则是隐藏自己,避免自己被其他动物侵袭。自然动物界尚且如此,何谈人类社会呢。
如此不难理解,人们这种前后完全不一样的处事风格,多半源于现实生活环境所迫。生活中复杂的人际交往,险恶的言论环境,往往逼迫着人们要么择善而居,沉默是金,要么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前者秉承“惹不起还躲不起”的处世哲学,冷眼旁观,与后者那些斗志昂扬、滔滔不绝的活脱者遥相呼应。不管是不是刻意隐藏,抑或是否因为不屑于表露和张扬,这种前后表现的差异都可归为对生活的伪装,只不过各怀目的不同罢了。事实上,恰如美国著名电影人唐•理查逊所说,“往往我们并不处处袒露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只表露我们想要别人信以为真的东西。”现实生活太累,太折腾,那些苦憋、委屈和说不出口的怨愤,只有暂时埋藏在内心里,转而却表现出让别人觉得自己毫不在意、事不关己的态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哲学。
如今,由于微博的大行其道,那些在真实世界里无法畅快言行的人们只能转移战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寄托和安慰。所以,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未曾表露的真实想法的途径,可以在有限范围内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抒发感情、放飞思想,不用忍受听者当面的表情与言语所带来的压力和伤痛。所有被压抑的、不便当面表达和展现的性格、语言、思想和观念都在网络这一刻倾泻而出,犹如被久禁的雄鹰摆脱牢笼一般尽情舒展。
于是乎,生活的舞台再也找不回童年时无所顾忌的莽撞和自由。人们只在网络里,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在肚皮与毛衣之间,纷纷演绎其双面的真实与伪装。与童年相比,我们无疑更加成熟,虽然承担了众多责任,但活得却并不那么舒坦。
想到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比较一下长大后的生活,一番感慨就来了。又想,可生活就是如此一般么,长大了要承担责任,不想长大和成熟的小屁孩不是好屁孩。只是记住,生活有目标,但没有那么多伟大的目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593-577453.html
上一篇:
“男读书女工作”爱情面临的挑战下一篇:
28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