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吴国清老师的博文“作科研,要经得住“鄙视””,感到这是个值得一跳的“坑”,于是就不顾可能遭到的各种鄙视,义无返顾地决定开始“填坑”。填坑方法照旧——撷英!
在“文人相轻”的时代里,做科研的普通人,被人“鄙视”一下或者时不时地“鄙视”一下别人,可能都是比较司空见惯的。因为,在多数时候,挑毛病总要比做事情容易些。面对不做事专挑毛病的人给予的那种“鄙视”,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大可以马上“反鄙视”一下——好歹我做了这些事情,你还没做呢,哼!不服气,光“鄙视”没有用,在实打实的“比试”中去见真章。事实上,真的能用这种心态对待“鄙视”的,内心是比较强大、比较自信的。
不过很遗憾,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更别说每个人都敢于去鄙视一切无端的和武断的“鄙视”了。当没有胆力和勇气去面对“鄙视”时,有些人没有选择“反鄙视”或“比试”,而是选择了“避世”。有些人能够在“避世”中不断地“闭思”——闭关思考,然后忽然豁然开朗,再次重出江湖之时,已然强大得几乎无人再能鄙视之。也有些人,在一连串咄咄逼人、不依不饶的“鄙视”中彻底崩溃,觉得自己所做之事全无意义和出路,是“必死”无疑的,结果,就真的给“逼死”了。当然,所谓“逼死”的和“必死”的,倒不一定是人的生命,而是人的心思和所做之事,例如一个研究方向啥的。所以,“鄙视”的眼光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鄙视”的另一个撷英,是“比斯”。这是一个音译过来的词,见于苏联产的某些战斗机型号,例如米格-15比斯,米格-17比斯等等。这些“比斯”,在我看来就是现在所谓的“升级版”,当米格-15在朝鲜半岛和鸭绿江畔被美国的F-86“鄙视”不久,米格-15比斯就杀上来“鄙视”F-86了。可见,如果面对“鄙视”马上就回去拿出“比斯”来PK,也绝对是很给力的。如果前面说的是心态问题,这个可就绝对是实力问题了。
参考:
【1】 吴国清:作科研,要经得住“鄙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57585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