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经常喜欢“将”科学(至少在我个人的印象中似乎是这样)的“蒋科学”蒋劲松兄忽然又开始“讲科学”了。引用了一本叫作《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书里面的一句话,谆谆教导我们“动物性食物吃得越少越好”【1】,并曾专门撰文论述“一定要吃肉是没有根据的迷信”【2】,“動物蛋白吃得越少越好,最好一點都不吃。一點不吃肉,是最好的選擇”。此言一出,让我等嘴馋的“吃货”们情何以堪?!
好在,科学网新兴起的“美食派”大师级人物——孟津老师今天写了一篇长文——“中国传统的荤素搭配吃法好-《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如是说”【3】,明确告诉我等不大认真读书的人,所谓《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产生的前因后果。有趣的是,孟老师一开始可能不小心写了个错别字,把“荤”写成了“晕”,后来很快被人纠错并迅速改正了。然而,在俺这个专门以鼓捣错别字为乐的人看来,无论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写出的错别字,如果稍加解读,都必定意味深长。所以,继孟津兄“晕素”之后,我也打算亲自“晕素”一把,说说吃荤吃素这个话题。
就我个人的饮食习惯而言,基本上属于荤素搭配型。作为穷人家养大的孩子,从小根本没有多少吃鸡鸭鱼肉的机会,当年饮食基本是以苞米面窝头和高粱面饭为主食,冬天白菜土豆,夏天茄子豆角黄瓜为主要副食,所以素固然吃得。其实荤俺也吃得,因为自我感觉对肉食的消化能力还算可以,所以外出聚餐点红烧肉、坛肉、扒肘子和梅菜扣肉之类比较实惠的“硬菜”(好过那些做法很复杂、材料和人工成本很高、却填不饱肚子的花哨食物)的好像也总是我。不过据我观察,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喜欢对着这些荤菜大快朵颐,其实大家也都本能地喜欢吃,只是有各种怕发胖、怕脂肪高等等的顾忌,才努力管着自己的嘴,去吃其他据说更有营养的东西。从俺在饭局上的点菜风格和吃相看,饮食习惯显然不够健康,但目前我却也没觉得自己比别人胖多少、体检的不健康指标高多少,究其根由,在于其实咱的主食还是普通的谷物,一年到头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少荤多素的菜肴。例如在食堂里,即使冠以肉炒XX的一份菜,其实也只有3-5口肉而已;即使在家吃饭,烀了一斤多五花肉,也要吃上个7-8顿的样子。这样的肉食摄入量,应该能保证了各种动物源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不足以危害健康。
咱吃荤的固然既不恶心也不犯晕,而素的吃久了会感觉“馋肉”。不过因为我的感觉不够灵敏,还没有因为吃素而导致精力不济的感觉,但我不知道别人有木有?!如果有人感觉长期吃素(甚至连素食都吃不饱)而导致精力不足和体力下降,不妨套用晕船晕车晕飞机的说法,命名其为“晕素”。关于肉食和素食对健康的影响,我曾看到过小^_^(从远新博友)在其博文进行过论述【4】,小^_^认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荤素搭配显然必比单纯吃素更利于健康,否则,欧洲人不会普遍具备强于中国人的能消化夹生肉、生牛奶等的消化能力。尽管吃生肉所富含的高营养更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及各种癌症,但高耗能运动却能从很大程度上化解”。如果人们都在大城市中养尊处优地生活,或许对肉食的需求不大,摄入多了肯定有害,而如果在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单靠素食只怕营养和体力是不够的。
我的看法是,人本质上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个别人(和人种)在生理上特别适合以肉食为主或以素食为主外,像俺这样的普通人饮食还是以荤素适当搭配为宜。至于说如何搭配,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固然可以借鉴,但应该考虑自己的感觉,还要注意一切都不要过度。如果在吃的问题上也一定要在道德和伦理上表个态,那就是尽量多去吃那些早已纳入了人类常规饮食体系、能够大量生产和上市的东西;而对待那些产量极少、资源利用率低的东西(例如阳澄湖大闸蟹、鱼翅之类东西),能不吃尽量不吃,若机缘巧合偶遇固然可以品尝,但绝不可对其过度推崇和追捧、甚至当成主食去吃。后者无疑是信息和物流发达的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因为信息发达,大家知道了神马名吃有名而产生了期待;因为物流发达,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运过来,导致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市场。其结果,一方面是原产地的人为了暴利而不惜“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结果使珍惜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去阳澄湖洗澡螃蟹都敢自称大闸蟹的假冒特产。
参考: 【1】蒋劲松:《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动物性食物吃得越少越好!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4810&do=blog&id=573391
【2】蒋劲松:一定要吃肉是没有根据的迷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4810&do=blog&id=572987
【3】孟津:中国传统的荤素搭配吃法好-《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如是说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573298.html
【4】丛远新:如何辩证看待吃肉与喝牛奶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4673-40321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