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间的阳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力 西安交大,母校。

博文

(师绘)岁月如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教授

已有 6867 次阅读 2007-3-13 15:06 |个人分类:师·绘

前言:98年的夏天,我还在学校的电视广播中心当电视编导。正值单位开办“院士礼赞”栏目,我接手的就是陈学俊院士的专题。记得当时拿到手中的资料浩如烟海,我一个没有任何阅历的年轻人生怕读不懂陈院士丰富的人生,拍不出他的神韵来,因而在资料中苦苦挣扎了两个通宵,别人笔下的陈院士在我心里渐渐完整起来。但是怎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切入大师的人生又成了我的攻关课题。眼看着列出来的亮点被自己一个一个划掉,我几乎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于是在还没有完成稿本的情景下,我与同事们开始了外景的拍摄。那是一个8月的黄昏,先生携夫人袁旦庆教授在学校的花园里漫步,我们的镜头跟随着他们,在监视器中,我看见绿树丛中,穿灰色衬衫精神矍铄的陈学俊院士牵起了教授的手,教授的白衣长裙显得出离尘世,两位老人的白发映照着夕阳,脸上挂着平静柔和的微笑,这样的微笑若不是曾经历了苦难和执着的人,是没有的。那一瞬间,不知是什么样的旋律升腾在我的心里,便决定了,我要在这部专题片中,用四个字写出陈院士的一生。那就是《岁月如歌》。

 

“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

——摘自“工程师进行曲”

 

这首充满了号召力的歌曲是四十年代初发表在贵阳日报上的“工程师进行曲”。他唱出了爱国学子们求知救国、学以强国的热情。它的作者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西安交通大学陈学俊教授。

 

岁月如歌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教授

“五、四”运动前夕,陈学俊生于安徽滁县。1939年在日本军国主义飞机的轰炸声中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年轻的陈学俊目睹了一幕幕山河破碎、家园离散的悲剧。多灾多难的中国给他的心里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44年8月,陈学俊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在学习期间,他以中国学子的聪颖和坚强,取得了优异成绩。心系故国的陈学俊不贪图他乡的荣华,不追求异国的名利,毅然回到了祖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灌溉着这片让他魂萦梦牵的土地。

1949年,陈学俊的父母和兄弟已在台湾,亲人和老师都希望他能与家人团聚。而陈学俊做出的选择是留在大陆,为新生的共和国服务。他满怀着深情厚意,耕耘在祖国的教育科研战线上。1956年,党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陈学俊教授毅然放弃了上海的私房,举家西迁。从此,这位可敬的老人在大西北倾注了四十余年的心血,以他满腔的热情和聪明才智谱写着“报国之志,爱国之歌”。

 

 

从青年到老年,陈学俊教授一直严守着“永远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的誓愿。

五十年代初,陈学俊教授组织了两相流科研小组;70年代初组织领导建立了国内压力最高的唯一的汽水两相流试验台;七十年代末,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九十年代初又创立了国内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最大的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

几十年来,陈学俊教授潜心研究,不断开发新的课题,在他主持下进行的两相流与传热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成果,对于我国化工、石油、节能、环保、国防工业及各种工业换热设备的技术改造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正是这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给了陈学俊教授以追求的勇气,使得他多年来在科学领域中一次次闯过艰难险阻,一次次跨越巅峰。

是陈学俊教授,首次对螺旋管内两项环状流速度场进行理论求解,并应用激光测定了环状流液膜层局部速度分布;

是他,首次与研究生共同研究出了在超高压,亚临界直至超临界压力下管内汽水两相流临界热流密度;

是他,首次研究了卧式螺旋管内气泡运动规律,绘出了气泡运动轨迹和速度图示,建立了第一张卧式螺旋管内中高压汽水两相流型图;

是他,首次提出了水平管上下壁温飞升及计算模型,提出了有价值的摩擦阻力的计算公式;

也是他,在国内最早对中高压下汽水两项流在垂直单管与平行管内压力降型、密度波形及热力型脉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还区分和定义了汽化点脉动这种新的脉动形式;

……

陈学俊教授将它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奉献给了工程事业。他如同一条大河,不断进取,一路高歌,谱出了灿烂的生命光华。由于这一系列卓越的学术成就,确定了陈学俊在国内外学术界的权威地位。

 

作为在教育战线上,有着五十年教龄的老教授,陈学俊院士共培养了大学生2500多人,研究生40多人,其中区的博士学位的24人,他抛撒了自己炽烈的深情和爱心,滋润着莘莘学子。他是一位严师,要求学生们在工作和学习党中不怕艰苦,勤奋踏实,勇于创新,要求青年人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当中去;他又是一位慈父,关怀着学生们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上,他为学生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每年的春节,他总惦记没有回家的学生,要去看望他们,风雪无阻。在事业上,他全力支持学生搞课题,为他们出谋划策。在他患病到北京动手的时候,为了把学生的答辩工作安排好,陈先生把动手术的日期一拖再拖,临走时还再三叮嘱学生答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为人处事上,他身体力行,树立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多年来,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大多选择留在国内,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出国深造的学生也深受恩师的教诲,纷纷学成回国。目前,陈学俊院士的学生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我国动力工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有的是著名专家,教授;有的是卓有成效的青年学者;有的已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他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陈学俊教授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描画着生命最美的轨迹,也弹奏着载舟扬帆,投身事业的强者之歌。

 

有人说,年龄会消耗掉一个人的热情和奋斗之心。然而,对于陈学俊院士来说,岁月永远是一首动人明快的进行曲。在西安交大的校园里,这位老院士有着丰富忙碌的生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陈学俊教授一直都极为关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他曾多次担任省上人大代表,副主任及全国的政协委员,常委。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陈学俊院士在全国政协发言共16件,提案30件。他呼吁全社会重视能源和环保问题,由他提出“南水北调”的方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加大力度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他心系全民教育,三年来,他和夫人共资助了十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把它所的奖金十万港币作为了研究生奖学金和希望工程的资金。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先生为国为民,再苦再累也陶然,所思所、虑献计献策系大局,一颗赤子之心悠然而现。

陈学俊教授自幼喜爱音乐。学生时代的陈学俊是重庆嘉陵歌咏团的成员,他和他的同学们高唱抗战歌曲唤起民众;在美国留学时,他选修了声乐和提琴,同美国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向他们介绍了自己伟大的祖国。而音乐还给陈学俊院士带来终身的幸福,与袁旦庆结为伉俪。

 

岁月如歌。从清晨走到黄昏,从黑发走到白头。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年代,还是在险峰恶浪的当口;无论是在成功辉煌的时候,还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陈学俊院士都用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他所热爱的领域里留下坚实的足迹,在他的路上不断前行,弹奏着幸福和理想。(解说词中未包含陈学俊院士的采访录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569.html


下一篇:(新说)2007年西安交大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