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的组会刚刚结束。作为研一学生,跟着开了一学期的组会了,每次会总会有些零零碎碎的想法,疏于记录,于是很难有一个系统的思考。今天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欢迎各位博友补充订正,欢迎拍砖!
1.如何在组会上展示自己的工作
Publish or perish?好的工作同样需要show给大家,才能在讨论中思考然后进步。
拿我们实验室来讲,每次大约轮五个人来汇报,无论是工作总结还是讲文献,都可以(不像中科院或其他实验室严格区分为Lab meeting和Journal club)。
有的师兄师姐讲的非常好。如果实验结果好,就show图、show表格,分析由结果理出来的线索,头头是道;如果结果不好或者在意料之外,就分析原因、找问题,提出下一步摸索的方案,和大家讨论;有的师兄却只是简单的把几张电泳图、western 、HE、IHC、IF的结果摆出来,甚至不标注对照和实验条件等,全凭一张嘴,自己说的累,大家听的也是一头雾水,如果时间再拖的久一些,由于每个人课题不同,别人也许对你的工作不够了解而缺乏兴趣,这时甚至可能出现只有老板一个人在听的尴尬。
做科学的人,很大一部分乐趣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成绩展示给同行。一张完美的图,漂亮的数据,加上演讲者所展现出来的基于对自己工作热爱而迸发的蓬勃的精气神,使听众和自己一同畅享,真是美哉!快哉!
无论实验多忙,腾出一些时间,做好组会上的PPT。珍惜每一次组会的机会,一点一滴的向前走。给自己一个总结的机会,不至于湮没在做不完的实验里,暮然回首,却模糊了来时的方向。
2.如何讲文献
讲文献,应该是每个实验室的传统保留节目。有的实验室是读老板给指定的paper,有的是基本自由,自己觉得有用的就拿来读。我们实验室的情况属于后者,老板一般不指定要读的东西。
作为一名才进实验室的小硕,读过的东西很少,绝没有资格在这里谈经验亦或是说三道四,只是想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因为有师姐说过one day,one paper的名言,惭愧之至。
像NSC之类的文章,至今只读过一篇,像我们这种修行尚浅的小僧,的确容易走火入魔,引申之广,论证之全面确非一般期刊文章能望其项背。然而,就一个很小的领域而言,有一些常见名词术语总是出现,有些信号通路总是提及,每篇文章阐述重点不同,但总能找到一些联系,希望我们,能试着把这些东西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知道研究的瓶颈或者热点在哪里,共性的东西在哪里,这样会使自己快速了解一个领域,不能读了又忘,总是孤立着看每一篇文章。看的不全面不要紧,只要有全局概念,总有看的真切的一天。
修行绝非一日之功。
Ps:1.本周去爬南普陀山,先了解下历史。弘一法师当年由乡绅陈敬贤引荐在闽南三大名寺之一的南普陀寺访学,希望会有什么遗迹。
2.一点一滴的坚持,哪怕是一点一滴,滴水亦穿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