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
(4)
Seisman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课题得到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资助。课题旨在运用地震地热说原理进行地震趋势估计和壳内强震与火山预测的方法性研究。本文为起始篇,着重于基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011.12.12
说明:地震地热说的所有分区,均为地震统计单元,不是构造地块。
4 中国的壳内强震活动
4.2 大陆西区的壳内强震活动
4.2.2大陆西区震例分析
在大陆西区划分了4、7、8三个小区,分别研究各个小区内不同深度层次地震活动的相互关系。三个小区的划分方案如图11a所示。三个小区的划分原则是,在红色虚线的西段取方形区域4,在红色虚线的东段取两个北东向的条带7和8。
图11a 研究分区图
(据ANSS地震目录)
4号小区的M-t图和深度时序图分别见图11b和图11c,所取的不同地震目录见图中说明。
由图11b可见,该区域自1990年度末期至今经历了近50年来最为强烈的地震过程。图11c显示了上地壳内的强震活动与下地壳地震活动的关系。由ANSS和CSN两套地震目录的结果都明显表明上地壳内的强震之前下地壳内存在趋势性的地震活动(三条斜的虚线?)。
该区域1990年度末期至今的强烈地震过程可能受到兴都库什地震柱(图11d)的影响或控制。由图11d可见,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兴都库什地震柱在200km以下深度连续发生多次7级以上的地震,而且在80km以下深度引发了由下而上多次震荡性的地震波动。这些震荡性的地震波动完全有可能因下地壳的流变性所致而驱动青藏高原下地壳的蠕动。而且,从1997年的玛尼地震到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总体上是由西向东过渡的,表明了下地壳蠕动的渐进型。
这是一段很有趣味的强震活动过程,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藏北的地震活动之谜。至于强震活动的地点,既然震前会有下地壳的地震活动,就有可能对地点给出某种提示。今后还会详细研究。
图11b 4号分区的M-t图
(据ANSS地震目录)
图11c-1 4号分区的时序图图
(据ANSS地震目录)
图11c-2 4号分区的时序图图
(据CSN地震目录)
图11d 兴都库什地震柱的时序图图
(据ANSS地震目录,同图8b)
7号小区的M-t图和深度时序图分别见图11e~图11g。由图11e可见,该区域壳内强震主要活动在197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代末期三个时段内。由图11f可见,至少在丽江地震和汶川地震之前,上地壳以下存在中强地震活动。汶川地震或许还与上面所设想的青藏高原下地壳的蠕动有关。
图11e 7号分区的M-t图
(据ANSS地震目录)
图11f 7号分区的时序图图
(据ANSS地震目录)
图11g 7号分区的时序图图
(据CSN地震目录)
8号小区的M-t图和深度时序图分别见图11h~图11j。由图11h可见,该区域壳内强震活动主要在1970年代前期和1990年代前期两个时段内。由图11i可见,1970年的通海地震时两个目录资料都太少,1990年代前期的强震活动在下地壳有一定的显示,2000年代中期以来两个目录都表明上地壳以下存在中强地震活动,但信息较弱。
图11h 8号分区的M-t图
(据ANSS地震目录)
图11i 8号分区的时序图图
(据ANSS地震目录)
图11j 8号分区的时序图图
(据CSN地震目录)
7号小区和8号小区的壳内强震活动似乎主要受到缅甸地震柱深部地震活动的影响和控制。缅甸地震柱主要在1970年、1990年和2010年前后三个时段内形成活跃期,与7号小区和8号小区的壳内强震活动时段是一致的。但是,这个地区总体显得信息较弱,可能与监测能力有关。
因此,进行以上类似方法的预测,需要覆盖研究区内2级或2.5级以上地震的完整参数,尤其是震源深度参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点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图11k 缅甸地震柱的时序图图
(据ANSS地震目录,同图7b)
4.2.3 大陆西区未来3年地震趋势估计(略)
本节涉及到国家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网上从略。
(全文待续)
本文地震资料取自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ANSS地震目录和http://www.csndmc.ac.cn/网页的CSN地震目录,火山资料取自http://www.volcano.si.edu/网页的GVP火山月报,谨此致谢。
(2011.12.28 初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