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的食物链
2008.12.21
今天科学网博客的头版头条是黄庆、武夷山和曹聪关于“垃圾论文”的讨论。
《慎提“垃圾论文”》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439
《加州阳光之四十九 ‘垃圾论文’应该STOP!-回武夷山先生》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978
《答黄庆题为“垃圾论文应该STOP”的博文》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982
《“垃圾论文”之愚见》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52
自己作为研究人员,国内期刊的编委,也为国际上的主要期刊审过几十次稿件,我对各种质量的论文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所谓的“垃圾论文”也有自己的认识。
我是出版自由的信奉者,所以原则上任何质量的论文我都认为有出版的权利,只要有人或机构愿意写,有人或机构愿意出。当然,绝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同意我的这个看法,会说这样岂不是无法无天,乱了套了吗?比如,网上就有这样一篇文章叫做“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虚伪性”,不一而足。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虚伪性》文章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5/26/content_4605123.htm
曹聪兄说“垃圾论文”是中国科学特有的一道风景,其实所有科学落后又急于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国家都有这道风景。我们的期刊虽小,总体质量也不高,不过也是SCI收录的英文期刊,所以会常常收到伊朗,土耳其或者智利这些国家的论文质量不高的文章。我常常觉得很遗憾没能够把这些文章都发表出来。不然,既可以给人家那些作者一个混饭吃的机会,还能提高本刊的所谓国际论文比例,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虽然这些论文没有人看,但是作用却是很大的。我们期刊上那些没有人看过的论文,给国内和国际上多少人带来了升职和获得学位的机会啊!
记得几年前北大的一位教授告诉我一个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说的是时任北大研究生院院长的周其凤教授和几个同事有一次在北大南门口看见卖假文凭的人,为了了解假文凭市场第一手情况,老周就去问各种文凭的价钱。打听下来说有丁石孙校长签字的本科文凭要800元一张,有吴树青校长签字的要600元,许智宏校长的签字要400元。周院长说太贵了。于是人家说还有最便宜的,北大MBA只要50元。MBA是研究生,所以北大MBA上的签字是研究生院长的,周院长一听更有兴趣,就说你拿一个给我看看。他老先生看完之后居然不买就走了,身后卖假文凭的人很生气,抱怨说:看过了都不肯买,才50元一张,有这样做事的吗?我在这儿干了这么久,就没见过这么不识货的。同事边走边问:周老师,那个签字是真的吗?周院长说:看起来很像真的。然后那帮同事们就开始不知天高地厚地开玩笑说:哈哈!还是周老师的东西最便宜。
最近几年大家已经不怎么提什么“知识经济”的口号,随着大学扩招,高校自主权增大,真的假文凭越来越多,假的真文凭的用处和吸引力大概就再也没那么大。因此这几年也很少在北大门口看到以前热热闹闹聚集的那些卖假文凭的小贩了。现在就是拿着真的真文凭,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假文凭混饭吃不仅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且被发现之后还会成为被无条件开除的最好理由。所以,我估计即使是丁石孙签字的北大假文凭,能卖50元就不错。当然,作为一种见证历史的文化收藏品,也许不止这个价。但那毕竟是另一个市场食物链上的事情了。
世界上的垃圾本来就很多,只要不登堂入室,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其中偶尔可能还会发现出一些真正的宝贝。英谚中不是有One man's garbage is another man's gold的说法吗?
自然界的食物链上,的确有很多生物是靠垃圾才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学术界何尝不是如此?我自己常常没有功夫关心那些与工作和生活无关的东西,但我对那些能够对某个东西津津乐道和敝帚自珍的人,即使这个东西是垃圾,也还是充满好奇和钦佩,哪里还会想到去stop他们。如果他们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即使一开始看来欣欣向荣,最后也基本上会自动消失。
这样不是得其所哉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