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p 尴尬人的尴尬事,混沌人的混沌语

博文

澳洲生活系列之十:一群人的“专车”

已有 6302 次阅读 2011-12-19 21:14 |个人分类:澳洲生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公交车, 悉尼歌剧院, 堪培拉, 玻璃门, 一群人的专车

说一个网上看到,有点俗的笑话:
俩妇女抱怨公交太拥挤。一个说:“公交太挤了,把我都挤流产了。”另一个说:“你这算什么?把我都挤怀孕了。”
笑话是有点俗,而且比较夸张。但是北京公交、地铁的拥挤是有目共睹的。听同学说,早高峰的5号线,能把前面的人的脸挤得贴到铁轨外的玻璃门上,脸皮随着玻璃门的打开而移动。如果这会儿没有玻璃门,肯定得挤下去。
每当在挤公交、地铁,快把本来就比较瘦的我挤得几乎前胸贴到后背,快变成相片的时候,我就会有些怀念澳洲的公交车,或者严格点儿说,是堪培拉的公交车。悉尼的公交车我也坐过,555路去海边的悉尼歌剧院。由于悉尼人口比较多,而且这趟车是免费车,所以人还是相当多的。即便如此,还是比北京那种把人挤到怀孕的公交车稀疏点儿,似乎过了没过多久我们几个同学就各自找到了座位。
这说的是悉尼。堪培拉呢?前面提过,30万人口,每家每户基本都有车,而且很多家庭是两辆车以上。基数少,加上开车的人多,自然坐公交的人就少。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班次少。高峰期15分钟一趟,坐得满满当当,上学放学、上班下班,都差不多是这么个时间段。好在车上没座位的人比较少,虽然有一阵我也时常一路站到下车。在高峰期前后,半小时一班。非高峰期最要命,1小时一班。当然这时候坐车的人也少。我估计这也是个正反馈循环:非高峰期人少,所以车次少;车次少,所以大家都不爱在这个时段坐公交,所以车上人就更少了。
所以,我不管什么原因,都不会7点以后回家。原因很简单:晚上车次少。当然也赶上过那么几次:一次是听陶哲轩的报告,一次是听杨振宁的报告。我出国这一年碰见最大的两个外来高手,给我回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好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报告都喜欢安排在下班后,也就是5点半开始。头一次听陶哲轩的报告倒是不错,在数学院旁边的大报告厅。听完报告出来之后还有pizza吃,所以抓了两块边走边吃,还热乎着呢。那次七点多赶公交回家,好在比较快。虽然下车的时候变成了暴雨,打着伞还淋了一个浑身水。好在那次是春天,而且天色比较亮。
后来听杨振宁先生的报告回家就比较惨了。那次听完报告在旁边饭馆吃了饭,结果到了市中心,车刚走没多久。我怎么知道的?这边车次少,每趟车倒是准得很,车站的车次表都列有时间,非常准——除了高峰期,从来不堵车。这次是寒冬,虽然明显不如北京冷,晚上还是会到零下的。等了一会儿,身上发冷。正好来了一趟去我们附近购物中心的车,果断上去,然后走了20分钟回到家。
工作日的非高峰期如此,周末全天都是如此。所以周末大采购的时候总是算好时间去坐车,算着时间买东西。转悠得差不多的时候,正好能赶上回去的车。没有误了的时候吗?当然有。第一次在同学带领下去采购的时候,我们就正好碰见这班车误了,于是干等了一小时才等到下一班。当然误车这种事情还是少数,多数时候很准时。就是坐车的人往往不多。有一次我坐车出去,一看,嚯!就我一个人。当时还很阿Q地想:“这是我一个人的专车,就是必须定时定点等候才能坐上。”结果得意了没多久,过了两站一下上来好几个人。得,这下变成我们一群人的专车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36-520060.html

上一篇:科研其实很通俗
下一篇:澳洲生活系列之十一:开会
收藏 IP: 1.202.183.*| 热度|

1 张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