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宝山老师说“做科研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俺表示严重同意。而且,俺不但要同意,还要给“晒网”加上几条“喆学”注释,办法照旧——撷英!不过,为了避免大家看了俺博文标题中的引号就望而却步,这次本“引号哥”在标题中就不写引号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句俗语,以前经常被用来形容做事不专心。的确,许多事情需要专心,中间不宜有停顿或中断,更不能转过来变过去地折腾。从宏观的角度看,科研也需要专心致志,其间不宜中断或停顿,更忌讳不断地变换研究方向。但从比较微观的角度看,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做实验或搞计算、推导公式、总结整理、撰写文章、设计研究方案等等都是具体的科研活动,在一项科研任务的进行中这些科研活动都是需要做的,关键是何时做和如何做。如果很“一根筋”地认为科研就是做其中的一件事,就是“打鱼”,偏废了其他(不知道“晒网”),科研(打渔)就难免会出现问题。一个成功的科研工作者,就应该善于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然“鱼”要“打”,“网”也要“晒”,就又涉及到一个如何“晒网”的问题。从俺惯用(也很管用,有时还很“管涌”)的“撷英”方法看“晒网”,或许可以有:筛往、赛往、鳃罔、晒往、思旺……
先说“筛往”。如果某天某同学或者某老师决定今天不“打鱼”了,改为“晒网”,具体需要干神马呢?应该先把以往做过的工作过一遍“筛”,这就叫“筛往”。用一个更科学的词来描述,就是总结和分析。在“筛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赛往”,例如比较一下已经试验的各种材料、工艺条件和技术路线的实际效果,从中选择出效果最好的一个。“赛往”无疑是最好做、也是大家最愿意做的事情,“赛”出了更好的东西,当然意味着科研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但俺必须说,这是比较低层次的数值比较而已。其实,在此期间还需要更高层次的“鳃罔”,也就是以更细入微的方式把一些很让自己困惑、难以理解的现象或结果单独地挑出来,再做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鳃罔”之后便是“思罔”,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但却有可能从中发现更有趣、更重要的东西。
再说“晒往”。在对以往的工作“筛”过、“鳃”过也“思”过之后,大概能够提炼出不少有价值的结果了,如果已经很成体系,那就可以考虑把它们“晒”给世人去看了,说的清楚一点儿就是写成文章拿去发表,便是俺要说的“晒往”。研究生们,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手把N多数据和M多结论的情况下必须敢于“晒往”,要记住“爱拼才会赢”,敢写敢投才能中的道理。
许多研究工作,适当的时候(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晒一晒”是大有好处的,这样能够做到“晒望”和“晒旺”的,即越“晒”越有“希望”,越“晒”越“旺”,当然,如果总也不“晒”,结果可能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渐渐被阻“塞”,然后慢慢会被“忘”掉,就成了“塞忘”。
刚才说了半天,都是围绕着“往”,即过去的工作的。事实上,“晒网”期间不但有对过去研究工作的整理、总结、分析和公布,更需为未来的研究工作设计方案和路线,只不过这时靠的主要不是“晒”或“筛”,而更多是“思”而已。
参考:
【1】 王宝山:做科研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6913&do=blog&id=51145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