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在心里暗暗嫉妒我一个同学。他读博士四年出24篇文章,平均每两个月出一篇文章。当时也曾有网站说某人五年出51篇文章,怎么可能?现在,我的文章也多了起来,算下来平均每两个月出一篇文章。今天我要探讨的是: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这个出文章的事情。
的确,出一篇文章,从设计实验、执行实验、写作、审稿到最后文章发表,至少要大半年时间。但是别人出文章并不是这篇文章印刷出来以后再搞下一篇文章,而是早就穿插起来了。至少,在文章送审的时候甚至在做旧的实验的同时早就在做新的实验了。如果穿插得好,一年出3到4篇第一作者科研论文也是有可能的。
问题的关键是:传统计算方法有误,误导了大众的视听。传统计算方法的假设前提(assumption)是:(1)在一个总数的文章中,每篇文章都是“等值”的;(2)这些文章都是一个人产出的。就好比说一个人五年出51篇文章,则总的产出等于51/1=51。根据这样的计算方法,就产生这样的论调:连搭仪器都要几个月,现在他每个月都产出文章,正常吗?
但是我发现,这种传统计算的假设前提(assumption)有误。我的假设前提是:(1)每篇文章是不等值的,第一作者的贡献原则上远大于第N作者作者的贡献,几篇第N作者文章的工作量才抵得上一篇第一作者的工作量;(2)这些文章不是一个人产出的,而是由一个科研群体产出的,是集体的贡献。这些文章的第一作者由不同的人担当。
最简单的例子,有人说一个教授一年出40篇文章不正常,就是不吃饭也写不出40篇文章。但是客观地分析,40篇文章并不是教授自己做实验、自己写文章产生的,而是由几十双手完成的,在管理学中成为“代理”(delegation)。这个例子就说明:要客观看问题。
其实第一作者实验论文和其它第N作者文章在工作量上有很大区别。我作为一些文章的第一作者,知道要出篇这样的文章的确很费力,一年能出2篇第一作者实验论文,就已经算优秀的学生了。经过我的观察,很多我见过的第一作者的确也付出了很多的劳动。第二、第三作者在一般情况下工作量当然没有第一作者工作量大。如果第一作者出篇文章投入6个月工作量,那么第二、第三作者投入工作量的合理范围为两个星期到两个月。也就是说,几篇第N作者的工作量才抵得上一篇第一作者的工作量。所以计算的时候要把第一作者和第N作者文章分开来,才来看正常不正常。
我现在不嫉妒别人,我也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我只想客观地说:出文章多未必是放卫星,而应该看客观地看到这是一个科研团队的成果。在这一堆文章中,当然有很多不同的第一作者。
如果假设提供两个月工作量能出一篇第N作者的文章的话,那么在理想状态下一年就能产出6篇文章。由此看来,两个月出“一篇”文章还是有可能的。
科研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科研评价也要看具体的文章内容。与人(第一作者)合作等同于提供服务(service),也是一种付出,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很荣幸,除了我自己开展独立科研发表第一作者文章外,我和不同的人合作出了10篇第二作者文章和1篇第三作者文章。这些文章每篇都有不同的故事。我要说这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晶,没有任何学术不端行为。我知道,对文章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因此我把与人合作当作是一种历练,而不靠发第N作者文章吃饭。
其实任何一个硬币都有正面和反面。对于我来说,与人合作的反面是:虽然出了一些文章,也能写到简历里面去,但是出去做应聘报告大多用不上了,因为这主要是他人(第一作者)的工作,我是不会把别人为主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到处宣传的。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