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gyu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ngyu2011

博文

品读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

已有 9691 次阅读 2011-11-15 17:14 |个人分类:学术成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冯友兰

今日课上,陈老师跟我们说了他参加13日在河南唐河冯友兰纪念馆落成典礼的一些情况。经他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尤其是其在85岁高龄,双目接近失明的情况下,完成了7册共150万字的恢弘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此等追求学问的态度和毅力实在令后生叹服!陈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冯先生写作的风格是简洁明了和条理清晰。他给我们介绍了冯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这篇文章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阐述在我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原文标题为“Why China Has No Science------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Cosequences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下是笔者对这篇文章所作的梳理。

 冯先生开篇就提出“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它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说它毫不需要”。为了研究这个价值标准,以中国哲学两种趋势“天”(自然)和人(人为)为切入点,并指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道家、墨家和儒家对认识自然和人的不同。概括来说,道家“复归自然”,反对人为;“墨家的基本观念是功利,不以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最幸福,不以为人应当做和自然做的就是复归自然,相反主张要摆脱自然。因而墨家主张人,反对自然”;儒家介乎道家和墨家之间,分成两种类型,孔子和孟子倾近自然,荀子亲近人为。用冯先生的话是“儒家是自然和人为这两种极端的中道”。

从这三家的主张来看,无疑主张摆脱自然,探索自然,主张人为的墨家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科学是有利的。道家复归自然,与自然合一,对于科学思想的萌芽作用不大。儒家中的荀子方向对于发展科学也是有利的,而孔子和孟子方向是不利的。对这个作出分析后,就要了解在历史上三者相互斗争的结果了,最后的结果是“墨家完全失败,不久就永远消失了”。虽然“荀子主张用征服自然来代替复归自然”,主张人为路线的中国思想家。“但秦朝灭亡后,荀子的学说很快而且永远地消失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主张对科学发展有利的“人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就完全覆灭了。政治的需要,主张倾近自然方向的中国儒学主导了几千年。
     
在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冯先生笔锋一转,论述了西方历史的一些对于发展科学的有利的方面。中西做个对照,使人更加明白中国古代缺乏科学的原因所在。从冯先生的论述来看,笔者认为主要从“外”和“内”两个维度来看。西方主张从外寻求“善和幸福”,冯先生论述为“中世纪欧洲在基督教统治下力求在天上找到善和幸福”,古希腊和现代欧洲正在力求在人间找到。中国是力求在人心之内“寻求善和幸福”。换句话说,中世纪的欧洲力求“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而中国“是力求认识我们自己内部的东西,在心内寻求永久的和平”。总之,中国倾向于天地合一的儒学寻求的是认识人的内心,而西方寻求的是对外自然的认识。这种差异也正是有无科学所在原因的差异。

       冯先生论述道“中国思想之所以未发现科学方法,是因为中国思想从心出发,从自己各人的心出发”。并指出也正是中国哲学是从各人内心出发,因而不具备科学的确定性。

       读完冯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冯先生论述的基本思路。总结来说是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科学的原因是主导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主张倾近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使人向人的内心探求善和幸福。西方主张对外的维度去追求,走的是人为路线,主张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于冯先生从中国哲学史的维度去分析中国没有出现科学的原因,笔者是赞同的。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6304-508311.html

上一篇:好学生?坏学生?
下一篇:精神助产术
收藏 IP: 121.8.171.*| 热度|

7 肖建华 王涛 柳林涛 武京治 曹聪 刘广明 王福涛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