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论文,读论文,写论文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号称搞科研的人每日必备的功课。可是,对于如何管理那些下载下来,看过了或者还没有看的文献却是一件很烦人的事。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记录那些看过的论文的:把论文打印出来在打印本上直接标注?把论文的主要思想记在本子上?这些都不好,因为不用过太久,哪怕只有一年,或许之前看过的论文你就只有印象而找不到了!同时,整理论文的参考文献变得也很混乱。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款参考文献管理软件Mendeley,让你的参考文献管理进入信息时代。
Mendeley的优点:
1. 支持PDF文件导入并自动提取文章信息。就是说,如果论文是PDF格式的,那么Mendeley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能自动提取文章的题目,作者,页数,出版年份等基础信息,即使不能自动提出的也可以通过doi号或搜索方式自动补齐,免去手动填写的繁琐。
2. 支持PDF标记。可以直接在PDF文档中做相应的标记和注释,适合喜欢直接在文档标注的人。
3. 支持文件注释。可以给文件添加注释,记录自己的体会,论文的思想等。
4. 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PDF全文。
5. 同word联动,自动插入参考文献。写论文插入参考文献,调整参考文献格式是个琐事,现在也可以自动完成了。
6. 支持bib文件的导出和导入。个人喜好用latex写论文,做个功能很有用。
7. 跨平台支持。windows,mac,iphone, ipad等平台。
8. 强大的社区功能。这才是Mendeley的精髓,1-6很多其他软件也有,最多算参考文献管理的自动化。社区功能的引入,才让我们进入到了2.0时代。
接下来,就根据上面介绍的这些特点简单的说明一下Mendeley的使用。
1. 安装,直接google吧,到官方网站上下载个安装包,同其他软件的安装相同。
1.1 设置,安装好了必然要设置一下,比如论文存放的位置。比如你可以让Mendeley监视你的某些文件夹,这样一旦有新文档被下载到这些文件夹里,Mendeley就会自动导入了。
2.文件的导入。
打开Mendeley,把文件直接拖拽进去.....
你就会看到这些
不对的地方,可以手动修改。
当然,也有信息不全的时候,比如
这时,可以通过上面的search by title 或者下面的 doi号进行信息补全,补全之后点"details are correct"。强烈建议,每加一篇文献的时候都把信息校对正确和完整了,不然写论文添加参考文献的时候后患无穷。
注:当然也可以添加其他类型的文件,只是不能支持标注和全文搜索而已。
3.目录管理
文献多了,都放一起看着乱,还是分下类好,Mendeley支持多级目录管理。
4.标注和注释
添加好了文献,我们现在能看了,Mendeley可以直接打开PDF文档,并可以添加标注
当然也可以给文章加入注释
5.搜索
我们用Mendeley管理文献,图的就是查找方便,只要在左上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那么包含该关键字的论文就会被列出来。
当然 ,你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目录,来控制搜索的范围。
6. word联动,这个估计是很多人会喜欢的功能。但本人不用word,下面只是简单的演示吧。
在word文档中,边写就可以边插入文献,可以通过搜索文章题目,作者,出版日期等方式添加论文。同时可以根据要求调整插入文献的格式,这里设置成TKDE的格式。
等文章都是写完了,就可以生产参考文献列表了,就是那个"Insert Bibliography"这样就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了。
什么?需要对已经添加的参考文献进行修改?还要改变参考文献的样式?都没有问题。只有选择需要的参考文献格式,点一下刷新,看看怎么样,格式就改好了。
7.如果注册了Mendeley就有500M免费的网络同步空间,可以完成参考文献的多机同步。实验室机器,家中的笔记本,甚至你的iPhone或者iPad只要有网络都可以。
8.社区功能。
这次是这篇博文要介绍的重点。之前的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实现了以上这些功能就停止了,可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你不想知道有多少人读了你正在看的这篇论文?这篇论文又和那些论文相关?你的同行在看什么论文?甚至实时和同行交流?Mendeley可以提供。
8.1 开阔视野
对于导入的论文,你在论文信息的作者下面会看到这样一个图标
这说明在Mendeley网站上有这篇paper的更详细的信息。
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相关的论文
8.2广交朋友
既然是社区,当然可以交朋友,和其他有共同爱好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看现在什么论文流行,加入自己的群组。
看来现在火的“云”呀,mapreduce很火的paper。
推荐给我的朋友,O(∩_∩)O~
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group,和朋友分享看到的论文。
Mendeley中的group分两种,一种是公开的,一种是非公开的。公开的group,任何人都可以看group信息:分享的论文,成员等,成员能够分享自己看到的论文,但是其他成员只能看到题目,适合广泛的交流和介绍自己的工作。非公开的group,非成员无法浏览,但是其成员可以下载分享的文档,适合一个实验室里的分享下载到的论文(特别是老师和学生分享论文)。
好了,先写这么多吧,其他的功能自己发掘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3379-495669.html
上一篇:
世界银行已将部分数据向公众开放下一篇:
巴厘岛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