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物语
20111006
(一)
二十多年前,我从汉水尽头的武汉挪到古城西安读书,一开始就强烈感受到西北大地与江南山水的不同。初始之时,一直未能明白个中缘由。后来听说距西安不足百里的秦岭山脉是导致这种不同的重要元素。有记载说“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因而称为华夏之龙脉,将我国划分为南北两大块,气候环境迥异。
在西安三年,虽未曾踏遍关中八百里山川,却也算是足下铁鞋破黄沙,拜谒过不少名胜山川,但一直未能踏入秦岭山脉。三年很快飞逝而去,终南山下未缠绵,已是年华载青花。离开西安二十年,始终未得机会弥补这一遗憾。
在我脑海里,秦岭之地,既然是战国时代秦国之最高峰,既然是划分华夏四季菁华的龙脉之分水岭,一定是延绵千里、高耸云端。今年夏天,终得一机缘进入到终南山中,朝见龙脉一回,也算窥得其中皮毛之一二。感触笔端,心曲漫疏,初尝梦里,采桑子吟:
采桑子 · 青山如故
少时北枕长安帐,衣锦黄沙。
衣锦黄沙,步履关中,南去有梨花?
如今烟雨平川外,一骋高骅。
一骋高骅,跋涉云端,流影染青崖。
(二)
之所以能得此机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终南山隧道。终南山隧道乃目前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全长18公里,一条直线踞地宫,尽泻而出快意融,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据说这一隧道将西安与柞水之间的行车时间由3小时缩短为40分钟。有了这条隧道,昔日在峡谷之间蹒跚而行的羊肠公路终于被赋予历史的特征,成为文人骚客、精英巨子落落寡欢、悻悻而文的最好对象。
开凿终南山隧道之前,翻越秦岭充满挑战与艰辛。自古以来有许多牵肠挂肚的人事。终南山隧道周围的青山人文、桑田苍松的变与不变从来就不是游人关注的焦点。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开凿这一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隧道之时采取的激光准直技术,使得峻岭两侧相对而凿的坐标错位不大于2mm。
有了这隧道,就能“何妨相思两地分,长安柞水一夜回”,遂再而采桑子吟:
采桑子 · 隧穿天路
终南山下千百转,古道千年。
古道千年,千缕曲弯,都付往时谈。
长安柞水相思少,日月之间。
日月之间,天上一忽,地上指弹还。
(三)
我们入住的盘古酒店坐落在秦岭深处的一条峡谷谷底,旁边就是西安通往汉中的羊肠公路。那两天,因为刚刚雨过,谷底的溪流被咆哮的山洪代替。坐在车里,看山峰青崖在身边旋转滑过,眩晕的感觉难以避免。盘古酒店在山中很深处,不远的山峰在云间穿梭不息,有孤戚仙宫之境。
此处孤独驿站之地,取名盘古,自是有一番来由。大约从秦岭东去,汉水相生,淮河两岸延续香火,肥沃着中土南北的炎黄儿女。北领黄河,南出长江,岁月凄凄,群山不变。立足于酒店窗前,峡谷壁上,酒残茶羹,都是诗情意境,故三番采桑子吟:
采桑子 · 盘古宫外
云深遗落兰亭秀,一抹妖娆。
一抹妖娆,应诉菁华,路漫裹松涛。
金盅尽处天涯始,两挽林蒿。
两挽林蒿,盘古不眠,长夜奉心高。
(四)
未及拜谒秦岭之时,以为秦岭一定是青峰雄踞、云海不竭。待到身在山中,才看到茫茫山川并非如此,站在巅峰虽天高云淡,但险不致、秀不孤、峰无奇、渊不深。秦岭并不高,最西端的迭山也不过4800米海拔。然而,这3000里不高的群山横亘东西,造就了黄河长江流域各自的地理风貌,构筑了黄河长江文明的地理架构。
这种态势意味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道理,未曾高耸厥天,只要万山齐喑,就可以框检乾坤、快意江河。而泰山骄若擎天一柱,华山险如刀锋剑影,黄山瑰丽甲天下,都不过是秀外天下而已。即便有昆仑一角穿天外、珠峰潇洒万年雪,都是在塞外高原,离中土很远,对中土俗家文明影响不大,白有倚天屠龙、天山七剑于书中发骚。
山川是如此,社会人事也是如此,这大概是我们不赞叹秦岭不行、不吟诵秦岭无知的理由,遂四作采桑子吟:
采桑子 · 万山齐喑
莫言长岭分天下,五岳不看。
五岳不看,淮汉皈依,千里护江川。
直出秦汉荫唐宋,武致文斓。
武致文斓,历史昭昭,写在庶民间。
(以上四幅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