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李宁博士的丑男康德谈开去
李 侠
昨日收获不小,在家里终于把一本小册子匆匆看完(约8万多字),已经好久了,一直处于看书效率很低的状态,这几日也是有意恢复一下以前的状态。今天傍晚时分,到科学网上溜达,突然看到李宁博士的丑男系列之康德,很有兴趣,快速读完,觉得很不错,李宁博士已经写了三篇丑男系列文章,文章皆诙谐有趣,在幽默中提出的问题很有趣。今天看到关于康德的文字,觉得意犹未尽,恰好本学期给博士生开一门伦理学专业课,选的就是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由此也来乱弹两句,助兴文字,权当寂寞中吆喝两声。
老康同志被国人最为接受的典故就是守时,基于这种共识,我就把老康同志称为德国(更应该是普鲁士)的更夫。其实,据史料介绍,康德的确很丑,而且我怀疑他有鸡胸的毛病(从文章中,康德曾解释它不想远离家乡时好像透露出一点这方面的信息)。老康同志在1770年46岁时终于获得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的职位(格尼斯堡大学,创立于1544年,现在归俄罗斯),此前曾经当了15年的编外讲师,收入全靠听课学生的学费维持,好在老康同志的课讲得不错,应该说日子过的还行,这完全是凭本事吃饭。到讲师后期,老康同志已经很有名气了,很多人从各地慕名而来,然后名声又通过这些人向更远处散播开来,不过这个时侯老康同志的课程目录五花八门(我早些年曾初步统计一下有9门课之多),那个时侯,老康更多地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如彪炳史册的关于宇宙起源的星云假说,好像是1755年吧),自当上教授以后,老康一下子沉寂下来,11年后出版了划时代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仅凭这本书,老康就有资格进入哲学巨人的殿堂(这本书正如李博士所言,读起来颇为费劲,很多人没有耐心读完,俺曾对学生戏说谁要是觉得日子过得无聊,把这个东东拿来,用1-2年时间读完,然后肯定觉得有聊了,而且武功大涨)。紧接着1788年出版《实践理性批判》,1790出版《判断力批判》,这也就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由此也拉开了批判时代的序幕,启蒙运动隆重登场。综观老康著作,目标宏伟,体系严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估计以后的哲学家没有人愿意在做体系研究了,其实也不可能了。
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致力于解决我们能知道什么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问题),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主要关涉了我们应该做什么(绝对命令下的道德秩序),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则主要关注我们可以希望什么(历史哲学与宗教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老康的哲学对于我们今天还有什么意义?俺认为老康哲学对于中国当下最有意义的部分在于它的批判哲学与启蒙思想,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学会批判(文革中的大批判是无脑的盲从,不是基于人类理性的批判),所以我们总是无意中践行着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如果说我们经历了独断论时代,而目前正处于普遍的怀疑论阶段,那么下一步的出路恰在于理性的批判与反思阶段,经过这样的思想运行轨迹,我们才有可能完成一种真正的启蒙,在这点上我同意哈贝马斯的观点,即启蒙是一项远未完成的事业。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一直矛盾于是否应该让青年学子过早学会批判?如果不学,以后可能就不会批判了。如果按照老康的说法,我们的无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事物的无知,其二,对于我们知识的规定和界限的无知。在俺看来,第一种无知比较容易解决,关键是第二种无知很难解决,前几年国内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就可以看作是对第二种形式无知的批判与揭示。目前,我们还无法更多地涉及、上帝、不朽与自由的关系,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对于学术而言,老康的东东在当代的余韵体现在;伦理学中的最好体现是罗尔斯的《正义论》,至于老康的关于知识的先天伦主张在当前的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灵哲学中仍有发展,代表人物有乔姆斯基、福多等。
至于有博友说老康为何没有结婚的问题,有些传闻,据说老康很内向,对于自己喜欢的姑娘一直不敢表达,结果人家等得不耐烦了,都嫁给别人了,再者老康是穷人家的孩子,中年以前一直生活比较拮据,这也影响了老康的婚姻问题,有人戏言,康德这哥们曾说: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无力养活她们,而当我有能力养活她们的时候,我又不需要她们了。呵呵呵,玩笑一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