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刘江琳晴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373737 制造服务工程研究

博文

中国李娜夺得法网冠军,娜就是成功

已有 3514 次阅读 2011-6-4 23:0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成功

李娜夺冠!夺得法网大满贯,排名世界第四。
 
西部网讯 今天(6月4日)晚上,在刚刚结束的2011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李娜以2-0(6-4/7-6)战胜意大利老将斯齐亚沃尼,首次夺得网球大满贯赛事的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运动乃至亚洲网球运动的历史。

    李娜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书写了中国网球灿烂的辉煌时刻。凭借本场胜利,李娜的世界排名将在下周升至世界第四,追平日本名将伊达公子此前所保持的亚洲选手纪录。

李娜横扫卫冕冠军 登顶法网收获首座大满贯
2011年06月04日 2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6月4日,法网女单决赛在罗兰·加洛斯体育场举行,由世界排名第五、中国选手李娜迎战世界排名第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图为李娜在决赛中。  

  中新网6月4日电 北京时间今晚九点,万众瞩目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拉开大幕。由中国选手李娜对阵卫冕冠军、意大利老将斯齐亚沃尼。最终李娜以6-4、7-6直落两盘赢下比赛,顺利在罗兰·加洛斯红土球场夺得了个人第一座大满贯冠军。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单打大满贯冠军,也创下了亚洲女选手首次登顶大满贯的纪录。尽管李娜曾在中国和亚洲网坛创造了众多奇迹,但这无疑是她职业生涯中最为耀眼的瞬间。

  赛前,李娜和斯齐亚沃尼面带微笑手捧鲜花先后入场。已经历过澳网大满贯决赛的中国金花边走边挥手向观众致意,显得相当镇定放松。在赛场坐席中可以看到不少五星红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和众多网坛名宿均到场观战。

  开场后,李娜在进攻端打出了很高的水准。她率先在斯齐亚沃尼的发球局中拿到了破发点。但意大利老将也不甘示弱,轰出一个外角ACE保发成功。此后双方各取一局,比分来到2-2。

  在关键的第五局中李娜调整了攻击节奏,在上网中对角线抽杀反斜线空档得手,率先破发成功。此时斯齐亚沃尼心态显得有些急躁,吼声不断,主动失误也渐渐增多。李娜趁胜追击,送出一个love game保发成功,将比分拉开到4-2。

  李娜的出色发挥也刺激了斯齐亚沃尼。意大利老将奋起直追,一个内角ACE球直落四分保发,将比分扳成3-4。此后李娜在进攻环节上处理得更为耐心,频频来到网前向对手施压。李娜此后拿下发球局,顺利将领先优势保持到盘末。经过39分钟的争夺,中国金花以6-4先下一盘。

  第二盘一开始李娜手感仍旧火热,一个正拍斜线打重复落点下网破发成功。此时坐席上的外国观众开始高喊李娜的名字,努力为中国金花加油助威。比分落后的斯齐亚沃尼心态出现波动,侧身正手直线抽出边线,李娜保发成功后比分来到2-0。

  已无退路的斯齐亚沃尼此时提高了发球的质量,连取四分强势保发成功。李娜在接下来的发球局中再次展现了强势的一发,逼得斯齐亚沃尼缩在底线不停用正手接发,比分很快来到3-1。此后的比赛波澜不惊,比分来到4-3,李娜距离法网冠军只有咫尺之遥。此时中国金花心态出现波动,接发球略显保守。斯齐亚沃尼放手一搏,凭借强劲的发球反将局分超至5-4。双方在接下来的关键阶段都把握住了胜机,比分变为6-5。在非保不可的发球局中李娜顶住了压力顺利拿下,将比赛拖入抢七。

    在关键的抢七中李娜一鼓作气,连续占据了先机,斯齐亚沃尼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李娜一口气拿下了六个冠军点,最终顺利拿下比赛。

  此役过后,李娜的排名来到世界第四位,追平了日本名将伊达公子曾经创下的亚洲最高排名。

  李娜本赛季表现出色,她在年初的悉尼赛战胜克里斯特尔斯拿到了职业生涯的首个顶级巡回赛冠军。随后中国金花在澳网打进决赛拿到亚军,刷新了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来到罗兰-加洛斯,李娜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半决赛更是力克三届大满贯得主莎拉波娃,连续打进大满贯决赛。

  法网官方网站给予了李娜高度评价,称其职业生涯的唯一主题就是“破纪录”,数量惊人的各项“第一”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娜亲笔:我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53-451708.html

上一篇:娜可不一样,平淡中一丝惊喜
下一篇:2011邵逸夫奖
收藏 IP: 60.12.143.*| 热度|

2 徐耀 xd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