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些疑问,我想澄清一些我的观点。本文题为“发与不发,水平都在那里”,想表达的就是不管我们的发现有没有被别人认可,只要以自己的能力,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就够了。科学本是满足自我好奇心的一项实践。当然,我也相信在一个相对健全的环境中,一个人对于自己领域的贡献可以得到同行的认可。
---
最近饶院的实验室新发表了一篇nature文章,着实在国内生物研究领域造成了轰动。在此之前,人们往往对其针砭国内科学界种种弊端的言论耳熟能详,却很多年不见他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便得出结论:饶院在回国之后想往政界发展,学术方面于是就日渐荒废了。对此,饶院并没有做太多的回应。而如今,当人们早已习惯了“饶院不过尔尔”的言论后,发现饶院实验室竟然不仅发了paper, 而且是顶尖杂志的paper时,未免不会大惊小怪。对此,饶院显得很无语:我的实验室里做什么,之前凭什么时时要向你们汇报?
科学家们往往有自己习惯的工作方式,而这种工作方式往往可以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记得还在生科院做本科生的时候,饶院和我们说过他做研究生时的事迹:他当时在一个非常tough的实验室,但却可以做到在晚上5点顶着同事的目光压力准时离开,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一份工作必须占用我的生活时间,那么我就会认为自己不善于此项工作,应该去做别的。”面对他的成就,我们无话可说:人家就是效率高,怎么样了?
我们Hopkins有一位华人教授DJ Pan. 他开创了调控器官大小的Hippo pathway的研究领域,现在也是HHMI的教授。关于他做研究生时的事迹传说版本是:他当时每天做20个板(每板100个盛果蝇的vial)的果蝇杂交实验,没日没夜没有周末。想当年,他定是实验室里其他人眼里的异类,工作狂,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奇怪的中国人。但是这又怎样?现在潘老师在领域里受人敬重,Hippo领域又是非常有前景。他大可以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和别人回忆自己的过去,言语中透着一点骄傲。
最近故去的“玉婆”伊丽莎白泰勒有一句话很有名:“成功的好处就在于,他能够洗去你之前一切不光彩之处”。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成功了,一切都好办了,但是成功之前呢?如果你能忍受孤独,忍受别人的不理解以及成为“异类”,坚持自己最适合的奋斗方式,也许就会比其他混混噩噩随大流的人要更容易接近自己的目标了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蔡丹枫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626-426707.html
下一篇:
推荐一个好的实验室交流网站:Lab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