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胡海昌先生
2011年2月21日,我们尊敬的力学家,胡海昌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胡海昌院士是第三届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两次和他人分享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得一次三等奖以及多项其他奖励。他不仅学问做得好,成绩斐然,而且诚恳待人,热心教学,在同事和学生中口碑很好。对于他的去世,我是很悲痛的,特别回忆有关他的几件事,以表纪念。
胡海昌先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多年工作的主要部门与航天有关,这方面我不了解,也是门外汉,没有发言权。就我熟悉的固体力学方面他最具有影响力的工作至少有四项。
胡海昌最著名的工作是1954年发表在《物理学报》上的论文《弹性体力学与受范性体力学中的一般变分原理》。这篇论文提出的广义变分原理结果被世界上许多教科书、词典和百科全书称为胡海昌--鹫津久一郎原理。鹫津久一郎是日本学者,早年访问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卞学鐄教授指导下进行过研究。鹫津久一郎的广义变分原理是在1955年发表的。那些年代我国和西方国家交流很少。他们也没有看到胡海昌的文章,所以西方世界一直以鹫津久一郎原理称呼。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美籍华人学者的推动下,西方才了解到中国胡海昌在这方面发表的最早的工作,包括鹫津久一郎本人后来也在自己的著作中以胡海昌—鹫津久一郎原理称呼。
胡海昌先生另外三项工作是关于各向异性弹性介质通解的工作、关于弹性力学边界积分方程的对偶提法和与王大钧合作关于弹性结构算子正定性的一般证明。
此外他在振动理论和板壳问题方面也作出了很好的工作。
胡海昌先生虽然长期身处研究单位,但对教学和培养后学一直抱有很大的热情。他曾经兼任北大力学系和浙江大学力学系的教授。尤其是和北大力学系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密切。
1952年,北大力学专业刚成立。一共只有五位教员。其实是三位教员和两位临毕业的研究生。人民日报曾经报导过河北一个劳模靠三条驴腿办起了合作社,后来他们自己戏称是“三条驴腿”办起了力学专业。那时教师力量显然不够,胡海昌就应周培源先生之邀给第一届力学专业的学生讲授弹性力学课。
1979年,力学专业经过文革的折腾在汉中待了十年后,重新搬回北京独立成为力学系。固体力学方面的教师几乎被折腾光。文革前原来固体力学有教授和讲师六名,后来只剩王大钧一名,还有几名助教。当时我被任命为副系主任,一次周培源校长问我,办系有什么困难,我说主要是人员流失太多,并且希望能够从外面聘请一些人来兼职,他说,你们提出来。后来在1979年底,到大连开有限元学术交流会,遇见了胡海昌先生,与他谈起想请他来北大力学系兼职,他愉快地答应了。回京后,我把这件事告知当时负责固体力学教研室的王大钧。他迅速拿着周培源先生给七机部五院领导的亲笔信,很快办成功胡海昌先生来北大兼职的各项手续。后来在国务院审批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时,他和王仁先生成为北大力学系在固体力学方向上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胡海昌在北大力学系的教学活动,包括主持讨论班、给研究生开包括振动理论和弹性力学变分原理等方面的新课,还亲自指导过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我是作为先生的副导师参加过指导两名博士生。其中苏先樾就是北大力学系自己培养的第一名博士生。
在协助胡海昌先生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从先生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他对学术问题的敏锐鉴赏力、对研究问题的一丝不苟,一直深深感染着我。这两位博士生都非常勤奋,在与胡海昌先生接触中,先生不断关心和嘱咐他们,要善于用脑保护脑筋,不要开夜车把脑子弄得昏昏沉沉。胡海昌平时经常浏览学术文献,关注学术动态,一有心得便不断告诉我或研究生。对边界单元法和弹性力学问题的正定性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在和他讨论中,不断获得推进和解决的。两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都是有关计算力学方面的,他虽然对计算机不太熟悉,但对计算力学有关的理论关键问题把握得非常准确。论文事先都经过我仔细审读后,最后才交给胡海昌先生阅读定稿。他毫不马虎,真是字斟句酌,都提出多处改进的意见。
上一世纪80年代,由教育部委托在浙江大学力学系主办的一期针对教师的弹性力学讲习班,讲习班由浙江大学丁皓江教授主持,邀请胡海昌、王敏中和我三人,作为这次讲习班的主讲人。我和王敏中都分别承担一点讲课任务。同时在胡海昌先生讲课时都去听讲。因此对他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方面的工作能够有系统的领悟。后来我们在弹性力学和变分原理方面都独立做过一些工作。特别王敏中发展了他对弹性力学通解的工作,对于成立的条件给出了严格的提法和证明。这些都是和与他不断交流分不开的。
现在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不过先生的学术业绩,先生的高风亮节对学生和后人的感染将长留人间。人们将永远怀念先生。安息吧胡海昌先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