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的季节,期待明天的收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jian129 刘剑 (瑞典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博文

Philosophy of Science课程(1)

已有 5486 次阅读 2011-1-14 07:03 |个人分类:中外学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研, 哲学, 科学

今天去上了本学期的第一节课,philosophy of science。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成自然辩证法。上课的老师是个uppsala university的年轻的哲学博士,真正的doctor of philosophy。以前见国内很多人的简历里写着“哲学博士”,曾一度怀疑philosophy是哲学吗,这个译法对不对。以为翻译成自然科学博士、理学博士或直接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博士等等更容易理解。如果说的不对,请大家指正。

两个小时下来,有三点很好。

第一,你可以证明任何论点是错的,却不能证明是对的。因为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总有反例证明其错误性。同意。

第二,瑞典人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觉得对方的观点是错的,但却不说出来,而是说成那是你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对这点深有体会。老师把这称为bad science,我却觉得正是这点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多样性/创新。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开展研究,最终的结果是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我想这也是瑞典创新能力居全球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想高度自由。正如第一点说的,总是可以证明老师说的是错的,所以也没有和他argue的必要。

第三,老师讲了半天philosophy of science发展,起源于希腊,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等。说实话听不太懂。一直期待提到东方/中国哲学。最终终于听他提到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发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几百年,窃喜了一下,但紧接来了转折,尽管如此中国那时并没有出现科学SCIENCE。难以接受,但是事实。我想这的确是哲学问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也不例外,重技术,轻科学;重行政,轻科研。值得深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08-404255.html

上一篇:缺少规划和累积
收藏 IP: .*| 热度|

2 余昕 高建国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