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鲍元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yk0104 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博文

鲍元恺在《炎黄风情》钢琴版首发式上的讲话2008年9月24日

已有 4201 次阅读 2008-9-24 11:27 |个人分类:炎黄风情|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www.emus.cn/?uid-8727-action-viewspace-itemid-21351

 

鲍元恺:在《炎黄风情》钢琴版首发式暨沈文裕《炎黄风情》音乐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24日

 


  

  1973年10月3号,我告别了在中央音乐学院从附中到大学的十年寒窗,结束了在文革中被关押,受迫害的五年苦难,到这个楼,就是当初马蹄楼的另外一侧报到,戴上了天津音乐学院红底白字的教工校徽,到现在已经三十五年了。值此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我把今天这场音乐会献给我工作了整整三十五年的天津音乐学院校庆!

    17年前,《炎黄风情》就是在天津音乐学院这个院里诞生的。《炎黄风情》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之所以在众多的炎黄子孙的心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首先归功于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民歌遗产。这些民歌伴随着我们祖先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记录着他们的春种秋收,迎来送往;传承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我们当代中国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格林卡曾经说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

   《炎黄风情》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是和演奏、出版的工作分不开的。中国的指挥家,从老一辈的李德伦、韩中杰、郑小瑛,到活跃在当今音乐舞台上的谭利华、余隆、陈佐湟、卞祖善、张国勇……他们以自己忠于传统又富于个性的诠释为《炎黄风情》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乐谱出版方面,人民音乐出版社在2006年的12月8号,在《当代中国作曲家曲库》中首先出版了《炎黄风情》的总谱,这次又出版了《炎黄风情》的钢琴谱,今后他们还计划把《炎黄风情》的各种版本陆续出版。唱片方面,更得益于DG公司,飞利浦唱片公司以及香港的雨果唱片公司,他们通过唱片把《炎黄风情》的声音传播到了全世界。

    今天我想在这里介绍几个为《炎黄风情》的创作尽心竭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

    第一个,是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志强先生。李志强先生今天是两个身份,财经大学的艺术学院是今天音乐会三个主办单位之一,他是财大艺术学院院长;另外,作为画家,《炎黄风情》的二十四幅画,是他和他的哥哥李志国先生共同创作的。1991年,我突发奇想,想把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结合起来,共同展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就邀请他们俩为《炎黄风情》创作了二十四幅一米见方的大型重彩工笔画,这些画和《炎黄风情》的管弦乐演出一起,在内地、在香港、在台湾展览,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第二,我想介绍一下,从我的《炎黄风情》管弦乐版改编成钢琴版的,是我们附中理论作曲学科主任朱培宾老师。朱培宾老师在读本科的时候就是我的学生,现在又跟我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2006年,我们把《炎黄风情》管弦乐版改编成钢琴版这个工作确定为他的研究生课题。2006年的12月8号,《炎黄风情》管弦乐版的首发式上,就是这架琴,由德国的钢琴家碧乐岛先生演奏了最初改编的四首。之后,人民音乐出版社就把这个课题列入到他们的选题,并且通过了论证,在今年的三月出版了精装版,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受到了国外读者的欢迎。

    第三,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炎黄风情》的责任编辑郭向明先生。一部作品的出版,它要经过从确定选题到报送论证,从乐谱制版到校对修订,从装帧设计到送交印刷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郭先生的工作非常细致,细到什么程度呢,乐谱上这个符点究竟是在线上面还是在线下面,这个符号究竟离音符有多远……每一个细节他都做了非常精确的加工。《炎黄风情》钢琴版乐谱的精美和准确,都是和郭先生的努力分不开的。

还想介绍两位今天没有在场的设计师。一个是陈思来先生,大家手里精致的节目单和外面的海报,都是他设计的。因为他在新加坡工作,所以不能来参加我们音乐会。还有一个是我们国家国宝级的设计大师,吕敬人。《炎黄风情》钢琴版的精装版里有李志强李志国兄弟的画,整体则是吕先生设计的,大家看到了,这是出版界的一个精品。

我想,《炎黄风情》的工作不是我一个人的做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包括演奏者、出版者、设计师。

    今天晚上音乐会的主角是青年钢琴家沈文裕。我就不用再介绍了。现在请大家欣赏音乐会。

                   ( 根据录音整理)
 

 

沈文裕《炎黄风情》音频下载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21414.html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21407.html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21400.html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21398.html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21397.html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21396.html

PDF 乐谱

http://www.emus.cn/batch.download.php?aid=8806

沈文裕

1986年10月13日出生于重庆。六岁师从音乐教育家刘建平,七岁师从四川音乐学院郑大昕教授,十一岁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大学学习,师从豪尔教授,十五岁转至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大学师从凯默林教授。

沈文裕九岁即从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个人钢琴音乐会开始了他的钢琴演奏生涯,十几年来,他与世界各国三十多个乐团合作演出过多部钢琴协奏曲。他十六岁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第二名;十八岁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一名。

2008年2月,沈文裕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录制了鲍元恺《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钢琴曲》的首张唱片,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受到广泛瞩目和高度评价。

Shen Wenyu

 was born in Chongqing on 13 October 1986 and began learning the piano from Liu Jianping at the age of six and from Professor Zheng Daxin of the 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one year later. He went to the 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in Karlsruhe, Germany at the age of 11 and learnt from Professor Gunther Hauer. At the age of 15, he transferred to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in Hannover, Germany and studied under Professor Karl-Heinz Kammerling. 

Shen began his performance career at the age of 9 with a recital in the 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have since then collaborated with 30 over orchestras in the world in concertos. He came in runners-up in the 2003 Queen Elizabeth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in Belgium, and also receives the “Arthur de Greef” Prize. He went on to clinch the top prize in the Rachmaninoff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held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two years late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74-40129.html

上一篇:鲍玉珩:钱钟书的生活----2000.11.22
下一篇:鲍元恺1-3交响曲总谱
收藏 IP: 222.30.5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