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ue

博文

请北京新闻广播记者马骏完整转述我文章的意思

已有 3286 次阅读 2010-12-13 02:32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偶然看到北京新闻广播记者马骏专题报道“学术打假”http://www.am828.com.cn/jzsx/201011/t20101126_630726.htm,引用我博克文章“对治理我国学术不端的思考和建议”中的一句话:“现在打假成了中国科技界最热闹的话题,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科学技术是选优,可是打假却是比烂,要是兴奋点是打假,别指望科研上干出什么正经事”。可上下文连接起来,似乎我的话也成了支持所谓私人学术打假的一个佐证。马骏先生,烦请完整转述我的想法。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代表我文章的意思,请用这句:“打击学术不端必须改进制度,建立规矩并遵守规矩,政府和学术共同体不能支持所谓私人学术打假”。

我和“自然”社论的观点一致。感谢科学网和王佳把自然社论翻译并推荐到网上,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学术界应该共同遵循的原则。

附录:自然社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395.shtm

《自然》社论:公开指控行为扰乱科学界
为保护当事人,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控告的评估应秘密进行

 
9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动摇的力量》(A destabilizing force),文章称,公开指控科学行为不端引起的扰动令人震惊。以下为社论主要内容:
 
过去几个月中,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指控的调查在德国从态势良好转入令人堪忧的境地。一位化名为马尔科•伯恩斯的匿名者发起一场基于网络的控告案,他指控两位生物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科学欺诈。
 
被告人为皮肤学者拉尔夫帕斯与免疫学者西尔维亚布尔福内,这是一对新婚夫妇,供职于美国曼切斯特大学和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这次网络审判扰乱了由德国波斯特尔研究中心于7月开始的对这对夫妇的发表作品进行的正式调查。
 
审判开始后不久,伯恩斯开始给卷入此次审判的人发送邮件并进而接触研究人员、政治家和新闻记者。
 
所有卷入此次调查的人都对公开指控引起的扰动感到震惊。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控告的评估应该秘密进行,以保护被控告者和揭秘者不受流言蜚语的侵害。
 
在匿名的庇护下,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伯恩斯。混乱和不确定将持续到调查结束,在那之前,每个人都被假定无罪。调查报告应该在不牺牲公平、公正和正常程序的前提下尽快做出。这是此次不幸事件最好的处理方式。(科学网 王佳/编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70-392992.html

上一篇:对治理我国学术不端的思考和建议
下一篇:博克作者名单里找不到我。出啥事了?
收藏 IP: .*|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