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一段是我为某医学信息学期刊组织文本挖掘专栏时候写下的编者按,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该刊物没有发表这一段文字,看到很多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就把它复制粘贴到这里吧】
今天,网络飞速发展,电子资源日益丰富,专业人员可以方便地在家免费利用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说图书情报部门存在着生存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来接受图书情报部门服务(如到图书馆阅览、借阅和复印)的读者越来越少了,也许有一天,图书馆真的会成为一个文化场所,而不再是信息交流和知识的宝库了。
很多有识之士在探讨图书情报机构未来出路,从文献管理向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的转型,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方向之一。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知识管理活动中占得一席之地,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应当尽早地学习和掌握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技术,文本挖掘和知识发现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期发表了几篇利用文本挖掘和文献计量学方法挖掘知识和表现学科结构的论文,从中可以看到,文本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技术比较容易掌握,相关的免费应用软件也比较多,有文献计量学作为基础,相信很多的同行都可以参与这个方向的研究,并做出优异的成果来。
【因为是要在期刊上发表,上面的文字只是委婉地表达我的想法,在武汉参加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学术会议的时候,午餐的饭桌上我说出了同样的想法:即图书情报人员要有生存危机。来自台湾的一位专家则委婉地说“太深沉了”,我理解她的意思是说我的看法太消极了。不过会议结束的时候,蒋国华老师说“现在谁还去图书馆谁是傻瓜”,惹得很多人无奈地笑。
我上大学的时候(1981-1986),曾看见图书馆的老师给临床的一位专家打电话,说我们这里来了一本外文原版书,我给你留下了,你来借吧。不一会儿,这位专家一路小跑过来,千恩万谢地办理借书手续、兴高采烈地捧着书走了。
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008年,在某专业的课题论证会议上,大部分应该是情报人员做的课题,都给了这个专业的专家来做了,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分析(如系统性综述)是他们专业人员的事儿,而来自专门的情报分析机构的人只能小声嘟囔:不懂情报,不懂情报。目睹此情此景,真有一种中国足球的感觉。
我们本来守着金山,我们本来站在一片沃土上,我们又恰逢这个信息的时代,新技术层出不去,网络发达为信息获取和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总是对我的学生说:在这个领域,随便挖上一锹都有可能遇到金子。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靠边站了,我们怪谁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