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那些不能不说的故事
已有 5499 次阅读
2010-9-5 01:11
|个人分类:科学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历史, 经历, 整理, 收集, 口述
今天上午,看到王铮老师的新博文“国家应该组织人员收集日军记录中的八路军战绩 ”【1】,他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应该抓住还有一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仍在世的最后机会,去整理个人记忆中的历史,还应该注意查阅敌方的资料、文献和回忆文章,整理八路军的战绩,把那些曾经被长期埋没的历史发掘出来。对此我深表赞同,并在评论中顺便推荐了一个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卓越成就的新浪名博萨苏先生的博客【2】。现在,我借用凤凰卫视和《兵器知识》杂志使用过的一个栏目名称《口述历史》作为这篇博文的标题,谈几句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所谓的“口述历史”,就是当事人针对一些历史事件亲口讲述出来的亲身经历故事,有时也带有讲述人当时和后来对事件的主观看法和分析。这种口述出来“历史”,虽然一般不及历史学家整理的历史资料准确可靠,更无法如王立群、阎崇年、易中天们在《百家讲坛》所讲那般表述清晰动听,但它其实是一种真正原汁原味的历史。这种“历史”的讲述人曾亲身参与其中,讲出的是一些不能不说的故事,由于具有亲身参与和切身感受特点,注定它们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这种历史是出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之口,既未被刻意删减也没有被故意添枝加叶(个别说话不靠谱、好吹牛的老爷子说的话另算),所以它们或许要比官方刊行的教科书和历史文献更容易让普通人理解和接受。
口述历史很重要,但长期以来一直不受官方重视,就如王铮老师博文中所分析的,这种忽视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我就不再赘述了。在此我想说的是如何抢救口述历史的话题。其实,很多爱讲自己亲身经历的老人,都会跟孩子、亲属、朋友甚至邻居说起一些往事,不过通常都是口耳相传,没有谁会认真地做文字记录或者录音录像,结果是听众当中有人记忆下了一些只鳞片爪的局部,却很难还原相关历史事件的全貌,更别说其中那些精确的细节了。例如,我爸爸也曾经给我们几个孩子讲过多次他以前的故事,有的故事听的次数多了会很熟悉(我前面的博文中曾提到过那个“电线杆子走路”的故事),但事件的背景却远非每个人都能弄清楚的,真要是哪天我要凭借我的记忆去整理,细节还得请他老人家追忆。如果哪次他讲的时候我实现做好准备,认真进行录音或录像,效果就会好得多。这样的尝试我曾经做过,2005年的劳动节我曾和老爸去了解放前他在道东住过的两个地方,在他给我讲了当时的房子格局、邻居情况和搬家的原因时,我曾试着用DV录下了影像资料。不过我们拿着非常业余的机子拍摄自家的《口述历史》的过程居然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注意,以外是记者来采访,使我们不得不费口舌解释甚至“落荒而逃”。现在的数码产品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影像文档的制作和资料的存储也早就不成问题了,类似的《口述历史》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做了。我建议大家不要只把DV的镜头瞄准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该增加点儿老人们的出镜率,用这种现代化的手段记录下您身边亲友讲述的历史旧事。
仅仅收集了这些影音资料,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进行分类整理,并把不同来源的历史资料进行统合和彼此印证,这样才能让“口述历史”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
【1】 王铮:国家应该组织人员收集日军记录中的八路军战绩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9134
【2】 萨苏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su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59404.html
上一篇:
闲话“救世主”下一篇:
“贫”与“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