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穷则思变——也谈科研与经费 精选

已有 7470 次阅读 2010-9-3 00:16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经费, 浪费, 节约

今天从早上忙到晚(研究生选导师、本科生创新计划的方案等),居然连上科学网看博文的时间都没有,所以直到晚上回家才看到今天的头版头条竟然是“少花钱做科研”这个我本人也深有体会的话题【1,2】,竟然错过了在“第一时间”去力顶和评论,颇感遗憾。还好,尚有时间亡羊补牢,趁着还没有昏昏然睡去,赶紧写篇博文,谈谈我的看法——“穷则思变”。
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是什么?或许每个学者或评论家都可以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但无论谁说,恐怕都得承认“创新:是必须要拿出“新东西”来的,换句话说,要拿出些与原来不同的、有变化的新东西来,所以“变”应该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之一。当然“创新”出来的东西还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切不可去搞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型的为创新而创新的所谓“创新”(如果那样难免出现是“疮心)。
创新是从何而来?或许不同的人又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居庙堂之上”的高官大牛们有机会在一番“顶层设计”之后砸大把的钱进去买人雇人、买设备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处江湖之远”的低门小户里的凡夫俗子们就没这等眼光和气魄了,更何况囊中羞涩,绝不敢奢望这种“高投入”换来的“钱进”型“创新”,如果他们竟然也憋着股劲儿坚持要创新,可行的办法大概只有在玩一些低投入的不入流的“小把戏”中体现其创造力了。这就像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那个关于“博士后和农民工”的笑话:“博士后”要一个大项目砸几十万进去才解决了空肥皂盒的检测和清除问题,“农民工”居然花100多块钱买一个强力电风扇就能直接把空肥皂盒吹走了事儿。同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搞“创新”,花费却是相差悬殊的,最便宜的技术,在实践当中体现出来的不只是简单,更重要的是实用和可靠,这就是没多少钱的私营小企业雇一个农民工来搞出来的“创新”,一笑之后,我们是不是该有所思、有所悟?!
在我看来,有一类“创新”(比较偏重技术)来自现实的需求,这类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不唯一,所以富人可以有富人的办法,穷人一样能有穷人的高招。其实,不独应用技术的开发穷富殊途,基础研究中也不全是必须斥资N亿才能开展的工作,总还有一些穷人也能插得上手的基础研究,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您是否有很多钱去做研究,而在于您做的研究是否需要花很多钱。一个穷人坚持要和富人比谁更阔,失败的必然是穷人,导致的结果是“仇富”。一个穷人如果和富人区比谁活得更开心,失败的也可能是富人,结果可能反而变成了“愁富”(关于“仇富”和“愁富”,前两天一度想写点儿什么,今天先撂一句话在这里)。因此在很多时候,应该选对的,而不是选贵的。“穷科研”其实是可以搞的,不过在一开始就要明白您是在拿廉价的设备、便宜的材料、聪明睿智的头脑与层出不穷的“鬼点子”去搞创新,是“力”所能及,却不见得是“利”索能及。
之所以“穷科研”还可以搞,甚至可以搞得很好,关键还在于那个著名的成语——“穷则思变”。这句成语的原意是“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3】,现在的释义是“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这当然是一个相当与时俱进的解释)。在我看来,科研中的“穷则思变”,一方面是在感觉没路可走的时候所进行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在穷困潦倒、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被逼出来的创新之举。这种创新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依靠极少的经费投入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还必须厉行勤俭节约(这又是一个快被遗忘了的词汇),避免浪费(很遗憾,现在好像更时兴拉动内需,这就难免造成浪费了),比拼的不是谁的钱夯得多,而是谁的思路更巧妙,方案更简洁合理。穷学者们不妨先放下对大把的科研经费的孜孜渴求,“穷则思变”一下,去搞一些适合自己的创新,离开了需要大把经费作为“买路钱”的拥挤隘口,没准能闯出一条更宽广和光明的大道来,达到一个别有洞天的境界呢!
 
----------------------------------------------------------------------
参考: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2524.htm


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58778.html

上一篇:基金没中会丢谁的人?
下一篇:闲话“救世主”
收藏 IP: .*| 热度|

32 刘洋 刘全慧 诸葛淑媛 余世锋 赫英 葛肖虹 陈儒军 曹广福 赵明 孙学军 朱志敏 罗帆 梁建华 陈安 杨秀海 唐小卿 李鑫 王启云 苗元华 李学宽 侯成亚 曾庆平 丁能根 唐常杰 刘晓瑭 齐霁 张少雄 刘广明 张国强 王随继 罗汉江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