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说出来”和“写出来”之异同

已有 6418 次阅读 2010-8-28 15:58 |个人分类:科学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标准, 证据, 逻辑, 观点, 判断

昨天晚上写了篇“宏言博名”【1】,文章是和新博主孔玲此前的一篇关于“红颜薄命”的文章【2】有关的,照例在她那篇文章的后面留下评论作为线索,希望她跟顺着这个链接来看看我这篇文章。孔博主果然来看了,而且留下了一小段评论:“奇怪,平时这些话我都说过跟同学听,一般是对我嗤之以鼻,没人觉得什么。怎么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呢?”鉴于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很值得探讨的话题,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所以我就专门写篇博文,谈一谈在我眼中“说出来”和“写出来”的区别和联系。
一个人对某些事物形成比较明确的认知以后,就同一事物发表看法时“说出来”的和“写出来”的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应该基本相同(有所顾忌,怕写出来留下把柄的不算),这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另一个相同点是在论述自己观点时用的论据甚至论证过程的逻辑其实应该也差不多。既然相同点如此之多,那别咋还会出现“听”人“说出来”的话和“读”同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之后的态度的巨大反差呢?
原因一,“听”和“读”所获得的信息量不同。从表面上看,相同时间内“听”得到的信息量要比“读”更大,但这些信息中实际上有很多是不能真正派上用场的。由于说话的人的思维和讲述的语速和听话的人未必完全匹配,因此难免出现漏掉一些内容没听进去和有大段的东西根本无法理解的情况,说的人与听的人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知识背景、看问题的深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越大,则听的效果就更差(所以俺的外语听力就一直不好)。“读”与听不同,没看懂也不用说“麻烦您再重复一遍”这样的话,自己调会头去再反复看就是了,这样多看几遍总能理出个头绪来,所以仅从更完整地获取信息和更深入的理解问题的角度看,“读”那些“写出来”的东西就比简单地“听”效果要好些。
原因二,新奇另类的观点,不容易马上征服“听众”,但有可能打动“读者”。我们都是受过N多年教育的,课上课下和生活中都没少被“灌输”一些既定的、的观点和思想,有些甚至是长期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这在一般人心目中就像是考题的“标准答案”。如果你说一个独到观点出来,一般人在表示认同之前一定要去和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去进行比对,这观点如果新奇到和“标准答案”完全相反的“另类”水平,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你说得不对。如果你继续搬出些论据来论证你的观点,在已有预设的判断的前提下,他们就不一定能听得进去(同原因一),结果仍不肯接受,当然这些人自己也不见得都能举出例子来立刻驳倒你,这时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用“嗤之以鼻”来表态了。“写出来”的东西,受众很多,读到它的人可能会在深思熟虑后表示极度赞同、拍案叫绝并予以鼎立推荐;也难免有人会“嗤之以鼻”或发帖批判。当然,读文章后有“嗤之以鼻”表情的人作者是看不到的;发帖批判(如果不是简单的“骂街”)的人可以之间在文字上较量一番,各自展示文笔才华和思想智慧,这时表现出来的就只是观点想法的不同,却绝对不是“嗤之以鼻”的态度了。但总的来说,肯静下心来读一篇文章的人,一般会冷静和理性地看待,深思熟虑之后,很多读者可以被文字所打动。
原因三,受众的不同。孔玲博主言及她博文中的很多话和同学说过,结果被“嗤之以鼻”,写成博文放到科学网上之后就很不一样(引起了众多的共鸣和支持),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受众。毋庸讳言,限于社会阅历,很多大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解问题的深度是不能和科学网博主们相比的。科学网的博主们写出来的东西从来不乏新颖犀利的观点,行文作风大胆彪悍的也大有人在,论述问题的能力也很强大,所以他们可能更欣赏像孔玲博主的博文,这样才有了前述的“宏言名博”的效果。
综上所述,“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博文虽然发自同一个人的内心、说的是同样的观点,甚至运用的是相同的论述逻辑,但表现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写出来”或许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相法。
=============================================
参考:
【1】    吕喆:宏言博名
【2】    孔玲:红颜就该薄命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57056.html

上一篇:宏言博名
下一篇:“方舟子遇袭”的隐喻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刘洋 王桂颖 诸葛淑媛 曹广福 张焱 王修慧 刘立 迟菲 苗元华 李学宽 刘晓瑭 齐霁 孔玲 zhj71626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