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士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lms 探索科学,传承文化,品味生活!

博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点滴

已有 4014 次阅读 2010-5-19 19:56 |个人分类:物理与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房地产, 新农村建设

今天从早上7点多被老爸电话叫醒,到现在终于忙完了一件大事,可以歇歇了。本来想立即躺在床上睡一觉,但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怎么回事,反正死活睡不着,遂决定把今天的经历写出来。

从那里写起呢?扯点远的,就从我们家的宅基地吧。解放之前我们家是中农,有一二百亩地吧,还有一些牲口,但是没有雇长工,所以不算地主。村里面我们家的宅基地也不少,除了我们家和我大爷家有围墙的院子之外,荒片原来大约也应该有2亩左右。不过从我记事开始,村子里面就一直宣布荒片归属集体,村委会也用来给其他人家规划了宅基地。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家院子还剩下了300多个平方,长着我爷爷和我父亲栽的树的荒片,大约还有不到一亩。

我们村在鲁西南,属于不是很穷,也不是很富的地方。不过村里面2005年通了柏油路,06年通了自来水,大家也普遍盖了楼板房,还有不少人家买个几万块钱的小车,所以生活也过得去。就我个人来说,我感觉我们家现在的生活条件还好,我妈妈在院子里面每年都种很多的菜,不仅省钱,而且不用农药。

不过这个有着着几百年历史的村庄,还有那些于1990~2008年之间陆续建设的新房,在今年的年底之前,将彻底消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村作为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将被彻底推平,搬进在邻村异地建设的汶上县“滨湖小区”。

虽然滨湖小区的建设,村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手续,也没有开过任何村民大会讨论怎么建,但还是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并且作为典型,受到了山东省省长、国土资源部司长,济宁市市长等各级领导的参观指导,还有临近的县市领导来慕名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汶上,杨店, 滨湖小区)。

当然,领导参观是好事,比如省长来的时候,下面的各级政府就给我们那里大修了公路,还给临街的几家每家花好几万块钱装修了一番,据说为了迎接那次省长检查,政府一共投资了1000多万。

不过当官的和老百姓好像不是一个心眼,虽然上面连声叫好,但是房子却卖的不是很好。但声势既然已经起来了,被榜样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据说国庆节前后WJB总理将来检查这个山东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卖不出去是万万不行的!

为了解决卖房难的问题,从昨天开始,政府和开放商联手宣布降价!每平米623元,优惠价截止到今天下午6点为止!这个价格,大多数人还是承受的起的。而且,为了迎接国庆节的检查,政府将给统一免费安装太阳能,免费装修厨房和厕所。

于是一些人心动了,开始交钱了,本来不想买的,看别人交钱,也怕晚了选不到好房子,也开始交钱了,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心慌慌,抢着去交钱。很快,昨天村子里面70%的人家都交钱了。

我父母本来不想搬到楼上去住的,原来说不强迫搬迁的时候,他们就想住在现在的院子里,不去买楼房。不过大多数人都买了之后,政府放出来风声,说要停水停电,整体拆迁,因为只有这样做,国土资源部每亩大约10万的耕地增加奖金才会给村里面,这些钱,也是现在每家的拆迁补偿费的来源。

父母今天早上和我商量了一下之后,也感觉这次优惠的机会很难得,遂就打算随大流,去缴款了。去了之后,问题又来了,本来想买的90平方的,因为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交钱,就早早的被抢光了。其实呢,这个90平方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动土呢。估计开放商乐了,还没有动土呢,钱收齐了!

我和村长和开放商电话协调了半天,还是没有办法买到90平的,我父母就只好买了个现在已经建设好的138平方的,外加一个27平方米的车库。因为买的4楼,还送了80平的阁楼。去掉老家拆迁补偿的4万多块钱,缴了62千块钱。

新房已经封顶,71号交钥匙,接下来政府给每家装修厨房和厕所,自己再买些新家具,迎接国务院领导国庆节的时候来检查。领导来检查就是好啊,大家都高兴!

唉,我现在才知道,房子的建设成本原来就600块钱左右啊,看来我们国家完全有能力解决13亿人口的住房问题,当然,前提是政府愿意这么做的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326352.html

上一篇:为什么科级干部现在都敢于这么肆无忌惮?关于吉安公务员招考事件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流转”
收藏 IP: .*| 热度|

13 武夷山 李宁 杨正瓴 吕喆 金小伟 迟菲 张天翼 吕新华 丛远新 焦宏远 郑永军 pkuzeal dal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