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看了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我说我没有看过书,所以电影怎么描写我就能够完全相信。我是原生态的观众,如何影响我就看该电影的创作剧组的功力了。
关于故事:既然是升职记,电影应该描写如何升职吧,这样还给我们没有工作的人信心和经验。但是,电影看完后根本搞不懂杜拉拉为什么升职。唯一感觉到的秘诀就是做一个有意思的简报,要讨好大老板。当然不是说杜拉拉能力不行或者不努力做事情,只是从电影里少有感触。看完后我们还是不知道刚开始进去如何做一个小职员,在往上爬的时候要怎么出色的完成任务。杜拉拉自己的个性倒是很明显,总是跟其他同事不一样,显得那么特立独行,那么单纯。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工作不要我们有个性啊!你敢因为自己生气就来骂领导吗?估计你骂领导之时也是你卷铺盖走人之时了。
电影里面也有很多积极因素,比如自信和坚持。杜拉拉没有背景,经过小公司的锻炼和良好的面试技巧进入了大公司。她也没有钱跟那么貌美的同事们争艳,但是她很自信、很坚持。一年两年后就会慢慢升职,现实中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升职,但是毕竟给了人们信心,只要坚持做好本职,会有升职的机会的。另外还要有长远的打算和拼搏的雄心。当杜拉拉去应聘本公司的HR的时候可以看出她对奋斗的目标非常清楚,她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才来到这里的,因此只要有机会就要提升自己。所以,还是应了古人的话“活到老学到老”,说不定哪天知识就变成有力的武器了。
这里我也没有什么求职、面试经验来讲,自己还没有真正参加过企业面试。当年研究生复试的面试已经让我看到了恐惧,同时也发现面试多了,就会更加顺手,也不再怯场。记得在南大复试时,完全紧张得不知道在讲什么,没有经过思考就回答问题,显得很肤浅很凌乱。等到了一个星期后的、第三个学校暨南大学的面试时就从容了很多。时间可以自己把握,为何不想好了在讲呢?有的时候觉得经验是时间的代价,做同样的事情久了,自然而然我们也变成了能人。算是给自己信心吗?呵呵,算是吧!加油!年轻人,加油!
想起了另一个电影,大嘴美女茱莉亚罗伯茨的《永不妥协》,比起杜拉拉来好很多,可以看看。
关于爱情:和同学一起看的杜拉拉,每到谈感情的时候我们觉得“好冷啊”。电影里渲染感情的场面算多了,很多看完电影的人都说别叫《杜拉拉升职记》了,就叫“杜拉拉爱情记”好了。爱情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面,但是人也不能整天在谈情说爱。因此,在电影中如何处理爱情和事业的关系,会影响到观众对电影和现实的贴近程度的感知,进而影响到电影的成功与否。
电影是生活的艺术化,我们不反对电影对爱情的渲染和某些制作的成分。在该电影里,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发展就让人觉得好冷。给我印象深的是这么几个场景:一是,王伟帮杜拉拉解压,在喷水池里,杜拉拉那么装嗲的在水池里跑来跑去,总觉得兴奋得不真实。二是,在海滩,傍晚两人抓萤火虫,在男主角张开手后,两人一对视。额,本来可能很浪漫的场景,但是在这么现代的人身上发生,总觉得不可能。三是,杜拉拉两年后泰国重游,然后在许愿树下两人重逢。世界这么大,有感情但是分手的情侣那么多,怎么也没听说他们又在当年开始的地方重逢啊?
其实描写爱情不是不可,重点在于如何描写爱情。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空间,应该发生合情合理的事情。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里面也有抓萤火虫的场景,场面给人的不是虚假而是温馨。就在情侣对视的一瞬间,我们就知道了那种心灵感应。不需要太多的肢体动作。
关于服装:服装在电影前期宣传是很多的,也是引起了很多杜拉拉迷热烈谈论的话题。听说杜拉拉的服装是大师设计的。说实在的,杜拉拉部分衣服还是很好看的,也很有档次。但是看完印象不深,没有惊艳感。
服装一是讲究合适,合适的人、合适的环境;二是讲究品牌,品牌意味着质量和品位,不能怪那么明星们都追大牌衣服,这些衣服确实穿着身上会发生奇迹。因为本人对服装也没有很深的研究,所以这方面发言权就少了。下面是一些网上介绍:服装设计师是好莱坞顶级造型师Patricia Field。Patricia不仅是《穿PRADA的女魔头》、《欲望都市》等片的幕后时尚高手,更是好莱坞的时尚风向标,她曾有名言:“时装是一种艺术境界。”,而Patricia对时尚的独特理解感觉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更有完美体现。尽管Patricia已经年近七旬,但是灵感无限,不仅为徐静蕾敲定全片的四十多套服装,还跑到北京的跳蚤市场寻找时尚元素,原本价格低廉的小饰品经过她的妙手点拨,和大牌服饰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更成为《杜拉拉》剧组里很多女生的“混搭”范例。
虽然同时《时尚女魔头》和《杜拉拉升职记》的服装设计师,总觉得前面的要好看一些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