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从多种媒体影像资料,目睹了因房屋尤其是学校和医院建筑被震塌而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对此,人们在呼吁震后严查这些房屋倒塌原因和追究“豆腐渣工程”质量问题责任的同时,也在思考今后购房要重视其抗震能力。在我国现今建筑市场确实存在导致房屋抗灾能力下降的因素之情况下,这种思想无疑对建造商们今后保证房屋质量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今天上午打开新浪新闻页面,在“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专题”中,一则“专家称房屋朝向影响抗震度”(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5/084013922330s.shtml)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
从平面上看,大多房屋呈长方形,其短边方向大多可俗称为房屋的朝向;在土木工程中,短边方向则称为房屋的横向,而长边方向称为房屋的纵向。在我国广大地区(海南省等华南部分地区除外),由于冬半年直接采光需要,在不受地形、占地面积或其它因素限制时,房屋朝向大多为南北向。
根据上述那篇被多家媒体转载的报道,专家强调,在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地震的震向,即地震发生以后,导致房屋震动的方向;以板式结构(本博注:多指平面呈长方形、整体呈长方体的房屋)为例,板式方向(本博注:房屋纵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的话,至少可以提高3度(本博注:依据在哪?)。对此,本人感到,在地震现场看到房屋朝向与破坏程度的相关性虽有一定道理,这与船头迎浪而上不易翻沉类似,但前述专家的观点似不能对经正规抗震设计建造的房屋普遍适用。
在同等烈度条件下,地震来波方向是沿房屋横向还是纵向,房屋承载构件(柱子、墙)的遭受地震作用附加力的大小存在差别,而且通常是地震来波方向沿房屋横向(俗称朝向)时的相对更大。因此,为了防止地震使房屋沿其横向发生倒塌,目前在建筑设计时必须使房屋的横向抗震能力满足规范要求。在设防烈度下,采取这种做法,既能在当今技术水平下保证房屋的抗震安全,又避免了寻找房屋朝向与地震来波方向或发震地质断层走向相对关系的困难(地震波源自发震地质断层“线”上震中“点”,地震来波方向,不是发震地质断层“线”走向,与房屋朝向的相对关系才是问题的本质,而在房屋设计时准确估计出震中“点”又是何等地困难啊?!)。
但要注意的是,若房屋承载构件平面布置不合理,即沿房屋纵向的抗震墙长度和柱子截面积偏少,则地震时也可能沿房屋纵向(不是房屋的朝向)发生倒塌,1999年921台湾地震时一些连遍的商店建筑(各家店面前后开敞、沿房屋纵向抗震墙长度较少;而各家之间必须由墙体分隔,房屋横向抗震墙相对较多)就出现过这种现象。
综上所述,只要是经正规抗震设计建造的房屋,人们无须过分担心房屋朝向与发震地质断层走向的相对关系对房屋抗震安全性的影响;在四川地震灾区重建中,按上述专家意见指导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值得商榷(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情况下兼顾为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