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andFT 课程提纲(只包含戴伍圣和谢汨的部分课程)、讨论班和问题讨论

博文

关于这个博客的几个说明

已有 5891 次阅读 2009-9-22 09:53 |个人分类:大场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大场论》:

场论不可能在一个学期里讲完,而我们只有一个学期的课时,因此场论课被安排成“循环场”,每学期都讲不同的内容,直到把所有要讲的东西讲完,再从头开始讲下一遍。这意味着,很可能你上的第一节场论课就是第五章。

“从中间开始听,能听懂吗。”你现在说的就是这句话,对吗。真的没关系,如果你是第一遍学场论,那么从哪开始听都没关系,反正你不会听懂的。不过,相信我,无论如何你都会在第二次学场论的时候把它学懂的。如果你不上这第一次课,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次,也就永远弄不懂场论了。

“第二次什么时候学啊。”这得听你的,因为第二次是自学。

如果你马上就要用场论算东西(你是学粒子物理的吧),我们还有一个场论的用户手册式的缩写版。当然,如果你学的是凝聚态理论,你可能也需要这样一个多体系统场论方法的用户手册,我们也给你准备了一个。

我们将“循环场”的场论课称为《大场论》,意思是说,它是课时较长的那个场论,而将缩写版称为《小场论》。《小场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小场论:相对论量子场》,是给粒子物理的同学用的;一个是《小场论:多体系统的格林函数方法》,是给凝聚态理论的同学用的。

   《大场论》包含这样几部分:相对论量子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和多体问题中的场论方法,也许以后还会加上广义相对论这样的经典场论的内容。

    作为补充,《大场论》中穿插了一些数学小知识,像群论(主要是李群)、微分几何和拓扑什么的。这些数学小补充不太系统,基本上是用到什么,就临时讲些什么。

    好,学完了这些,你就可以去自学场论了。

我们将《大场论》和《小场论》等课程的提纲放到这里。你如果参加的是,比如说,“循环场”的第五场,看看这些提纲,你就知道以前讲过什么了。

听过《大场论》的同学都知道,这个课里有许许多多的错误。这是因为讲义是自己编的,很多东西准备时还觉得挺有道理的,讲的时候就发现错了。第一遍听讲的同学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帮助我们改正了许多错误。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些遗憾,觉得没有机会享受上课时给老师挑错的乐趣了。放心吧,错误有的是,你第五遍听也能享受与第一遍听的同学同样多的乐趣。

2)讨论班:

    每周我们都有几次讨论班。讨论班包括专题讨论班(如上学期的《粒子物理》、《宇宙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专题讨论班)和周四讨论班(每次讲一个不同的题目)。我们会将最近的几次讨论班的内容写到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去听哪个。理论物理的同学最好都来听,专业是指老师说的,学生的专业就是学习。

如果你准备在讨论班上讲某个题目,请将你要讲的题目和一两句话的说明寄到讨论班的公开邮箱grandfieldtheory@gmail.com,我们会把它放到讨论班预告里。此外,我们也会推荐一些讨论班课题,你可以从里面选一个来讲。

每次讨论班后,总有一些在讨论班上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我们会把这些问题放在那次讨论班预告的博文里,如果有哪个同学弄清了这些问题可以在那篇博文的评论里写上你的解答。如果你的解答很长,在评论中不能完全讲清楚,那么我们很愿意请你在讨论班上去做一次报告。

3)如果你有问题希望在这里讨论:

课下,有许多同学对我们说,希望能在这个博客里讨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平时很难知道谁会对自己的问题感兴趣,而在网上,似乎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为此,我们准备为这个博客增加一个新栏目,让每个同学都能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放在这里讨论。

如果你有问题希望在这里讨论,我们可以为你的问题专门建立一个新的博文。

你有两种方式提出你的问题:1)把你的问题放在《提问讨论区说明的评论中(放在这篇博文的评论中也行);2)将你的问题整理好后寄邮箱grandfieldtheory@gmail.com,我们会将你的问题作为一篇新博文放在博客里。

关于讨论问题,有两件小事需要说明一下:

1)我们两个老师一般不在博客里参加讨论,我们会在课下告诉你我们的看法。这是因为我们老了,更习惯于传统的讨论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迁就和谅解。

2)虽然我们非常希望能将每个同学的每个问题都放在这里讨论,但是,在我们认为需要的时候,可能会对放在这里问题有所选择。不过,我们的宗旨仍然是讨论问题的范围越广泛越好。此外,在你寄来你的问题后,如果我们认为你对问题的表述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会在表述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目的仅仅是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弄懂你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1388-257075.html


下一篇:大场论提纲:第一章
收藏 IP: .*| 热度|

2 刘全慧 邢进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