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与泼水
在当年那无所事事、穷极无聊的日子,偶然弄到些中医书籍,翻看之后,也颇感兴趣。尽管知道那经络脏腑及五行说,不合解剖学真实,似不科学,但基于我的专业类比,替它找了些解释(或辩解),即,把中医理论类比于电磁学中等效的磁荷观。至于它的诊疗理念,诸如“治未病”,“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及处方配伍的“君臣佐辅”、“加减化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落后。还在我读大学时,一次踢球,摆腿动作没做好,髋部别了筋,坐骨神经总隐隐作痛,到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住院治疗。当时正值文革,医院两派,基本以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划分。医护这一派和我们同派,加上他(她)们对我所在学校的小小崇拜,对我特好。半年后出院。因不注意,后屡犯,但轻微,不治疗,挺过去。前些年又犯,以屡试不爽的“挺”应对,坚持了半年,结果不行,且竟至不能站立。吃药敷药,已不能立见效果。找到做外科医生的朋友。朋友说,椎间盘脱出,只有手术,拿掉脱出而压迫神经的椎间盘,膏药之类,纯属骗人。道理简单明了,又急于康复,于是手术。果然,立竿见影。孰料第二年复发,疼更甚。回归保守治疗,中药内服外敷,一连数月竟也逐渐好起来。两种至少理念上水火不容的方法,于同一人同一病,都有疗效,这不得不使我思考:后者道理何在?很快我就给出了使自己满意的答案(我不是医学专业,无意给出使别人满意的答案):人非机器,它有自修复功能,它的各“部件”有有机的联系,有鲜活的影响,药物所及,可以引起局部肌肉微动、痉挛,自行全部或部分复位;亦可是组织的部分吸收等,解除神经压迫症。另,一些强腰健肾的药,增强腰部力量,自然能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一些除风祛湿类药,解除肌肤麻痹,增强其对外反应能力,更当然能有效保护关节。可见,对后一疗法,不是没道理,也不是道理深奥,而是人们往往不经意间把人体视为机器。机器某个部件脱位了,涂抹任何药物当然都是无效的。
扯远了,跑题了。本是想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说说对某些科研想法是应鼓励呢抑或泼冷水的问题。我本来认为,无论如何总是应鼓励为主,但后来所见到、遇到的实例却总是向我表明,其实是泼冷水比喊加油更好。以下是几个实例。
例一. 大约二十年前的事了。我省
例二. 十几年前,一位初中文化程度的火车司机,我已忘其姓名。月收入2800元,是当时高校教师平均月收入的两倍多。这位仁兄酷爱发明。这当然更是好事。可惜走偏了方向。据他本人讲,发明得不到单位支持,于是辞职做了专职民间发明家。一个人在家自己鼓捣,发明一种他自称为“汽车节能装置”。加工零件,制作样机,花完积蓄,靠老婆工资生活。获得专利,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管会鼓励他先注册一个企业孵化器下的准企业。一次,我们院办的Z君找到我,说了这件事,并说他在区管会的同学L君让他推荐一位“有理论有实践”的老师,先去非正式地论证一下,Z君请我去(他的偏见,其实我哪敢当“有理论有实践”)。我去之后,这位前司机描述了他的发明的原理和装置,叫做巧妙利用重力的节能装置。我听后认为,哪就是台永动机。他有初中基础,能量守恒知识是有的,我想先知道他承不承认这一定律。如果不承认,我就打算不再说什么。结果他承认,并反复强调他的发明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1.装置不凭空工作,先由燃油带动汽车跑起后才工作;2.不凭空节能,而是巧妙利用重力做功。第一条当然不构成逻辑上的论证,对第二条,我问他:汽车在平地上从甲地行至乙地,重力势能减少了吗?没减少它怎么对外做功?他不服,拿出图纸,反复讲解,那是在车轮上加装一个偏心空气压缩装置。转到下方时靠车重压缩空气,转到后方时空气膨胀助推车轮。但他就是不肯想转到前下方时的情况。其实几乎所有永动机的不可克服的硬伤都在“半个周期正功半个周期负功”。可惜我到底未能说服他,他自恃“清华汽车制造专业的教授也未提异议”及已获专利,我只能告诉他,我完全一片好心,劝他放弃。十余年过去,未再闻消息。区管会卖补药,我免费劝进泻方(我不卖药)。我估计这位仁兄恐还是补坏了身体。类似例子还有,诸如“电能增益装置”等,我未与闻,兹不多议。
例三. 多少年来,不断有大、中专学生、退休工程师等经省科委、校科研处辗转找来,或自己打听而来,说是发现相对论的重大错误,想要讨论。我开始都很耐心。尤其对青年学生,非常肯定他们的精神,觉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不计功利,执着钻研,难能可贵。但诚恳劝他们先打好基础,有些问题,先放一放,不急找人交流,不急持续下去,以免受无谓的挫伤或徒耗精力。有些问题,在一定的知识局限内,无论如何无法解决,等知识增多了,自然就迎刃而解。并推荐一些书给他们。有一位同学,也很受感动,一时通了,但他的研究冲动及他自认为的发现使他不能自已。不断来向我灌输他的观点,又缺乏必要的专业交流语言,弄得我几难摆脱。最后我只能说我不懂,劝他(们)向专业杂志投稿。我甚至接到过校出版社的书稿及评审涵,有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真是“满纸荒唐言”。
是否违乎时、异于人的想法就都是创新?这恐怕更须一辨。比如要研究能量不守恒,我认为不属创新,不宜鼓励,当好意劝阻。这完全是站在公私两者的利益上考虑的。因那是经过前边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归纳出来的定律,再投入精力不会有结果。有人说那只是一个经验结果,经验总是有限的。这话不错。但目前的大量实践活动未发现反例,如果硬要反其道而行值不值?再说,哪一条自然规律经历了无限次实践检验?又有哪一条被证明的定理不基于某个(些)更基本的公设?如果能量守恒定律值得怀疑,那末还有哪一条不值得怀疑?我不认为无端地随便怀疑某条定律是一个可取的选题。
我看到一种观点,说是能量守恒定律本就是一种定义,因定义了能量形式间的当量。这可能是误解。如果能量原本不守恒,你可以对一个过程定义一个“当量”令其“守恒”,但对另外的过程,你必须重新定义另一不同的“当量”,结果是找不到普适的当量。我早年有过类似的错误,曾问为什么不定义动能等为其他形式?与前辈师长讨论知,那不是守恒量,故不具有普适性。
以上几例都是“思而不学”型的,“思而不学则殆”,果有危殆,此言不谬。现在人多浮躁,好高骛远,好惊人之举,似为虚症,其实是实症,湿热邪火,多宜泻。当然,事情是复杂的,实中有虚,故亦应泻中有补,培其本元------增加知识。
有反例吗?似乎有。最著名的莫过于几何学发展中对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的证明。许许多多人已多次惨败(其中不乏数学大家)后,小波约伊仍醉心于第五公设的证明。老波约伊知道后赶快写信坚决制止:“希望你再也不要做克服第五公设的尝试。即使你花了所有时间在这上面,你也一辈子证不出这个命题。……我经过了无希望的黑夜,在这里面,我埋没了人生一切亮光和快乐。上帝啊!希望你放弃这个问题,对它的害怕应该多于感情上的留恋。因为它会剥夺你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健康、休息和幸福。这个无希望的黑夜能够使上千座牛顿之塔沉没。这个黑夜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使大地见到光明。”但小伙子铁了心要尝试。最终导致他发现了非欧几何。其实这事细论起来,也不算反例,尽管表面看很像。因小波约伊并未铁定要吊死在“非证出它来不可”这棵树上。他只是要研究,于是中途改变思路:如果用本质上不同于第五公设的另一公设替代它会如何?结果发现,那完全是另一个美妙的完整逻辑体系!
总之,科研选题是复杂的事,无法一概而论,除了科学意义外,还要顾及人类科技的总体发展阶段,客观情势,个人基础、潜质乃至性格特征。而他人对此加油抑或波水,亦应审慎,那可能会影响局内人一生。
言犹未尽,打字太苦,就此草草结束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