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自己不是数学专业出身,对于拜访萧先生一直有些顾虑。自己对数学的兴趣随着高三的紧张备战高考而终结,高二时曾经拿到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河南赛区的三等奖,出乎自己的预料,所以印象很深。准确记得就考了45分,也是自己经历考试中最差的但获得荣誉最高的了。直到现在还记得有求极限的题目,而自己当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极限,到了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后才知道那神秘的符号就是求极限。
有想法就得行动,否则有可能成遗憾了。所以还是决定先发邮件,自己先行动起来再说。过了5天左右,收到回复。才知道由于其夫人突然觉得眼睛不适,医生建议做个小手术,这几天没有看邮件。在给出时间的同时还说如果不方便,让我确定拜访时间,这让我十分感动,这些大师对我们这些无名小辈都是如此,可见个人的修养有多高。没有一点架子,他不说原因我也能理解,说了原因让我理解更深,这就是大师,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下午两点钟准时到萧先生的办公室,办公室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简陋。联想起国内高校大楼众多,大师甚少,还说现在没有大楼不可能吸引大师的论调,感到非常无奈。不知道国内出国访问、招募人才的校领导看到这样的大师级人才的办公室后会有何感想。
本来计划谈15分钟,自己简单介绍一下上海大学的情况,邀请先生方便时到上海大学交流。后来由于谈论的问题比较多,不知不觉谈了50分钟。萧先生对国内的发展特别是数学比较关心也比较熟悉,说了七八个,很可惜我知道的很少。
谈论最多的还是国内对学生的培养问题。每当回国内交流,看到那些进入名校的学生,先生就觉得他们很可怜,尽管这些学生自己不觉得(毕竟在名校学习,也没有对比)。从学生智力上讲,先生说国内学校的学生并不比这里的差,但是成长结果却差异很大。在这里,老师和学生很少有居高临下的交流,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因为这些人是我们今后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估计国内的老师还没有从思想上把学生当作自己学术的接班人看待,行动上就更难了。
谈国内的大飞机项目、很多学校成立航空航天学院等等,先生谈了很多。关注之情不言而喻,当然还是比较关注发动机,说没有人会卖给中国(指军用发动机),接着谈了世界上的发动机生产商,如数家珍,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纯数学的大师对不属于自己的领域也很熟悉。
谈对教学的理解,强调教师要有很深的功底,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指出关键要害。自己的理解是要想学生采用深层次学习方法,授课老师的基础要很扎实。越对自己的授课领域了解越深,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式的教学的概率就越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增加很多。很多没有经验(主要是年轻教授)或者本学科知识不丰富的老师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记住,记住就行,比较害怕学生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谈话让自己受益很多。
附萧先生简单介绍
萧荫堂(Yum-Tong Siu)是目前世界上最一流的数学家之一。 主要从事复几何与代数几何的研究。
他出生于1943年5月6日。
其学经简历如下: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 A.(1963)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 A.(1964)
Princeton University Ph. D.(1966)
Assistant Professor, Purdue University(1966-67)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1967-70)
Associate Professor(1970-72), Professor(1972-78), Yale University
Professor, Stanford University(1978-82)
Professor, Harvard University (William Elwood Byerly Professor in Mathematics since 1992, Chairman from 1996 to 1999)(1982迄今)
曾获得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并在国际数学家两次大会主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