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一个工程硕士,就这样新鲜出炉! 精选

已有 5576 次阅读 2008-4-21 21:37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硕士生整体水平已明显下滑,而以企业技术骨干为培养对象的工程硕士质量则更让人堪忧。下面就是我所带的某工程硕士作硕士论文的整个经过:

         2005年春,在学校的安排下与该学生见面,该学生比我年长几岁(一大把年纪了,还要打拼,真不容易)。他拿出开题报告,鉴于该报告过于工程化,没有理论深度,因此,我建议他增加理论分析部分。该同学同意,并进行了补充,最后开题通过。

       此后,该同学回单位(不脱产)边工作边作论文.......

        三年过去了,期间没有联系。前一阵,该学生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论文改了题目,且初稿完成,他已将该论文交给他们单位的导师(工程硕士一般为双导师,一个是他们单位的高工,另一个是我们高校的老师)看过了,那位导师说很好!他希望能近期答辩,...他年限已到,否则学校将取消硕士资格。我急忙让他发过论文来,结果一看,论文内容果然和原先开题的大相径庭。

        木已成舟,我只能好好给他改论文。论文第二章扯了一大堆理论,但其它章节却并没有用到(我建议删除);论文最后参考文献孤零零地列了5篇20年前出版的书籍,且格式不正确;图表极其不规范,且占据了整个论文的1/3篇幅左右(估计是为了凑页数);讨论时前言不搭后语;英文摘要无法解读....

        我直接打回去,让其重新书写。很快他改好了,我再次提出意见、要求,让其再次返工.....最后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就这样出炉了。

       一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一次师生见面(开题)+三次论文修改。

         拿到论文终稿,说句心里话,我都觉得很烂,但作为这样培养模式下的这种工程硕士的(双)导师之一,我又能怎么样呢?

       我只能默默地祝福这位年长的只有一面之交(至今只见过一次面)的大哥,但愿其论文能送到“较仁慈”的盲审专家手中,最终逃过此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22507.html

上一篇:团结就是力量!!
下一篇:形式主义评估,摧残你的神经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