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书及期刊 精选

已有 4540 次阅读 2008-3-10 17: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建国后,大量引进前苏联的教科书,形成地一批系统性的科技文献。同时,也自编了部分教科书。而基础科学图书主要是在私人手中。这就是起点。

    因为见不到多少国外期刊类文献,因而那时的高新技术开发就是基于教科书的原理、根据国外的有关消息进行创造性开发。此时,对教科书原理和领悟的深度决定了成败。这一时期当然是重视基础科学的时期。而真正懂的人很少。

    大概在1990年前,影印版的外文原著是基础科学方面的主要文献来源。有机会买进的人并不多(主要是王府井外文书店)。大学图书馆一般会进2份。由于工资水平低,大多数人是不敢多买的。这批图书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主要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理论基础。属于经典著作。

    与国家成套技术设备引进相配合,谁先读通经典著作和相关的技术文献谁就是人才。同时,组织这些人才去翻译、编译有关技术文献就成为大的工作目标。这就是追赶国外的阶段。此时,基础科学素质的高低是水平高低或成败的关键。这一时期当然是重视基础科学素质的时期。而基础科学本身则有淡出的倾向。

    在大规模引进结束后,翻译、编译的有关技术文献成为主流性资料。消化、吸收成为要点。这一点反映在高校教学中。掌握技术的重要性压倒基础科学素质。

此后,基础科学类的图书就很少见了。

 

与此相关,国内1990年前的期刊论文以介绍、解说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理论基础为主流,同时有一部分经验交流。在科技工作者中受到好评。推动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当然的,大多数论文作者成为名家。

这是国内论文崇拜的开端。

但自1990年后,国内期刊论文开始滑坡。这并不是作者论文水平低,而是读者水平高了。在明显无提高读者对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理论基础的理解这一意见下,读者数下降。国内期刊论文开始从读者中淡出。而在作者中,国内期刊论文崇拜开始升温。

此时,为维持科技进步,高新技术开发人员不得不开始求助于基础科学。但这一空白是明显的。这样,工业界开始面对继续引进关键技术设备的现实。

也正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基础科学和基础科学素质的问题成为突出问题。

但是,历史性文献的不足、基础科学人才培育的不足、和基础科学耗费时日的特点,使得这一问题并不能短期解决。

表现在国内期刊论文上就是:各自东南飞。多数论文价值不大。

 

但是,基础科学在广泛性意义上开始起步了。

 

这时,急不可耐的心理开始进入支配地位。思考不深或不成熟的图书、论文开始不断涌出。而部分作者又借助于某种手段不断的提出创新性成果。同时,教科书对问题的过度简单化又引起争议,这样局面就演变成科技研究工作人才的基础科学素质问题。而基础科学本身成为招牌。

有二种极端:1。经典基础科学没问题,是理解不够的问题。这类图书、论文是引经据典的论述。2。经典基础科学有问题,要推倒重来。这类图书、论文是以主观论述为主,也设法引经据典。

而更多的论文是在二者之间,总体肯定,局部否定。局部否定的目的是推销创新;总体肯定的目的是论文能发表。

这样的论文多了就引出:何为科学?标准为何?等一系列问题。

一旦空论成为主流,基础科学就成为玩具了。结果:一边是论文大国,一边是引进大国。

 

国外情况如何?1975-1995年间美、英的情况与我国正在发生的情况类似。90年代中期,很多期刊关闭或合并。论文的数量大而质量差。基础科学少有人问津。高新技术部门的一般性规则是:无价值的论文可发表、3年前的一般性成果可发表论文、8年前的重要成果可发表论文。这样,期刊论文的宣传报道性变的明显增加。此期的书、期刊被图书馆小心的选购。

针对期刊论文的有关问题,有关的调研发现:很大部分被拒登的论文与登出的论文在学术水平上差别不大。而很多有潜力的论文被拒登。因而,网络上的论文开始出现,并直接挑战传统期刊。专门的论文网建立了。网上论文的学术地位开始上升。

目前,不少大科学家用网上论文来系统性介绍有关的成果,并将网上论文列入个人学术论文清单。

 

这样,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的有关文献就非常丰富、非常复杂、非同以往;读者的选择能力决定成败。

而读者的正确选择能力决定于他的基础科学素质。

 

结论:基础科学素质成为决定因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7702.html

上一篇: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案例
下一篇: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读懂原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